- 史安斌;
<正>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带动了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与之相比,我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和在国际舆论场的话语权仍然较为薄弱,与日渐强大的"硬实力"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在"中国崛起"步伐加快的背景下,西方媒体针对中国进行的"议程设置"和舆论攻势一浪高过一浪,国际新闻传播领域"西强我弱"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2012年14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张征;张玉荣;
西藏在近半个世纪中,信息传播的社会化程度赶超了上千年发展成果的累加,这受益于新技术的不断运用,但全然离不开社会制度的变化。本文简要梳理了西藏的社会信息传播方式从报纸到网络的发展历史,并说明了各种媒体和西藏受众之间的关系,指明研究信息传播平台搭建仅仅是一个前序,从平台研究开始,更多的关于西藏信息传播的问题将拉开研究序幕,这也是信息社会建设的必然。
2012年14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根勤;江帆;
在广东澄海活跃了13个年头的民间文学小报《裸孩》,映证了如下理论假设:80至90年代广东社会和文化迅速发展,社会结构调整与转型造成的文化传播的分化、失衡问题日益明显,个人精神生活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双重需求,都推动了文化创造、整合与传播行为的活跃,这些构成了当代中国新闻和文化史的独特景观。
2012年14期 22-2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华涛;
形式逻辑框架下的我国新闻论证模式由于自身理论局限,已不能准确刻画、涵盖新闻报道中大量运用的真实的推理与论证,亟待现代性的改造和创新,特别是新闻论证内涵、标准、程序和模式等方面的非形式逻辑发展趋势对我国新闻论证理论的现代性建构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2012年14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安定;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探究网络社群议程设置外循环系统的框架传递,发现在网络外循环系统中,弱势群体与公权力的对峙并没有随着公众和政策议程设置得到根本解决,而是作为一种诉诸集体记忆的传递框架,在潜在压力集团推动下,重新循环传递到网络社群议程中,因此,重建公权力德行是解决社会危机事件的关键。
2012年14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翔;
随着CNTV等网络电视台的兴起,网络视频媒体遭遇到了节目资源上的巨大挑战,一方面传统媒体越来越看重节目资源的垄断与保护,另一方面适合网络受众特点的节目越来越稀缺。为适应这一变化,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传统视频网站开始越来越多地介入到节目自制中来,努力促进传统视频网站由集纳平台向制播平台转变。这一过程不但为中国网络电视节目的创新提供了借鉴范本,也为网络电视生态的改善提供了变革契机。本文以国内知名网络媒体的节目自制现象为分析对象,深度探讨中国网络自制节目的优长及其对网络电视台生态建设所产生的影响。
2012年14期 44-4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8 ] |[阅读次数:0 ] - 高坤;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信息的流动方式,这主要体现在信息的采集、处理、生产,以及信息的传输、接收和显示几个方面。数字技术使得承载信息的数据格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信息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数字信息的传输渠道正在变得统一而规范,不断融合的信息传输网络使得数字终端逐渐融合,在不断融合的数字信息传播环境中,数字电视使得传媒组织在组织结构、生产流程、管理方式和媒体运营等方面都发生了质变。
2012年14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