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刊首寄语

  • 多搞点调查研究

    <正> 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的一项基本功,很多人都知道,但在实践中却往往难以做到。反映到报台宣传中,经常出现三多三少:泡在会议和浮在上面的多;满足于动态宣传和主题重复宣传的多;对分管的领域一知半解的多。典型报道少;深度报道、问题报道、现场好新闻少;对实际工作有深切了解和真知灼见的少。这种状况,是难以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的,也难以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寄希望于各新闻单位的领导同志改变作风,每年花一定时间轮流下去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实际工作中有些什么新问题,工人、农民、学生、厂长、经理们在想什么,群众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困难,然后以此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宣传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典型报道和深度报道。当然,单有领导同志下去还不够,还应带动、督促采编人员都分期分批沉下去,使上上下下养成一种注重调查研究的风气,并从制度上给以保证。这种制度要体现奖勤罚懒,鼓励竞争。对写出有良好社会影响、有份量的报道或内参的要给以重奖;要使那些无所作为的采编人员感到混不下去。

    1991年02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信息与展望

  • 信息与展望

    <正>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是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实现到本世纪末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持续,就是保持经济每年都应有适当的发展速度;

    1991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论文选登

  • 略论“新闻的双重价值”

    谢世廉;

    <正> 新闻的双重价值问题,即研究新闻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及二者关系的问题,在新闻学界已有多年的争议,《新闻学刊》曾专门发起讨论,后来刊登何光先同志的《谈谈新闻的双重价值》一文(1987年12月),并发表《编者按》说,以该文"作为对新闻的双重价值问题的讨论小结"。对于新闻存在着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新闻双重价值"观点,笔者是完全赞成的。新闻的双重价值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有着强烈的实践意义。但是就近年来的新闻实践进行观察,感到何文有关双重价值中"宣传价值"的定义存在某种困惑;最近,笔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观点时,似有所获,不揣冒昧,也来谈谈新闻的双重价值问题,并以此就教于新闻学界同行及何光先同志。

    1991年02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记者生活圈

  • 他活得很累很真诚——傅吉石印象

    伍玲;

    <正> 挺胸,收腹,两眼平视前方,瞧他那正规的样子象体育教练;嘴里哼哼唧唧地唱起流行歌曲,又象讨人喜欢的"走穴"歌星。虽已届不惑之年,看上去只不过30挂零。人称他"胆结石"(与其名谐音),他也乐哈哈地认了,觉得这样称呼反

    1991年02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业务研究

  • 关于“新闻官司”的断想

    谭小涛;

    <正> 近年来,新闻界本身也成了人们关注的新闻,那就是"新闻官司"频频见于报端,仅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有影响的新闻案件就有三起(著名影星刘晓庆起诉新华社记者羊惠明、海灯法师的高徒范应连起诉四川农村报记者敬永祥、长漂参与者解晋康起诉四川日报记者戴善奎),至于没有诉诸公堂,而直接投书新闻单位或要求新闻单位的领导机关处理的各种新闻纠纷,那就更是数以千计。不仅四川,全国各地的情况也基本如此,"新闻官司"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记者随时都有可能站在被告席上,"无冕之王"开始碰上了"倒霉"的年代。对此现象究竟如可看待?或许,现在要作出一个中肯的回答,还为时尚早,但这种现象的一再出现,至少已说明:时代已到了非正视这一现象的时候了。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可能对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有所禅益。为此,偶发断想,以抛砖引玉。

    1991年02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名记者剪影

  • 我心目中的郭玲春

    郭建文;

    <正> 一个人要写他最敬重的人是很困难的,既怕写得太谨慎辜负了他,又担心说过份恼了他。我现在提笔为她素描时,就处在这种两难的心境中。然而,她给我的教益是那样的深,留给我的记忆是那样难忘,这使我有足够的勇气,冲破顾虑的羁绊,把我所知道的她"还原"出来……初次见到她,是在1989年10月新华社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课堂上。她不是那种瞧一眼就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在未谋面时,由于"崇拜",读她的作品时我不免在心里为她勾画种种"美好的"形象。那时想,新闻界职业女性的佼佼者,散文式新闻的代表人物,起码应是高高大大,泼泼辣辣,风风火火的一类。然而,实地见到的她,却与我的想象相去甚远。她双脚交叠,拘谨

    1991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我的一次失误

  • 眼见未必真 耳听未必实

    佬洛;

    这是为勇敢者设的专栏。人们往往眉飞色舞地谈"过五关、斩六将"的经验、体会,却羞于谈自己的失误或失败。其实,失败与成功是一对孪生儿,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可能有一长串失败的纪录。羞于启齿谈失误,顾虑重重,是现实的悲哀,是把新闻界应该拥有的财富的一半被悄无声息地埋没了。请勇敢者先站出来,勇敢地谈自己在采、写、编、校、组版各个环节中的失误或失败,勇敢地向本专栏投稿。我们伸开热忱的双臂欢迎你:新闻界的朋友!

    1991年02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絮语

  • 记者的知识与勤奋

    雨晴;

    <正> 读邹韬奋的《萍踪寄语》与《萍踪忆语》,我总要为这位新闻界前辈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外语所折服。他访苏时,虽不熟悉俄语,对英语却十分精通,他还与一位苏联女大学生互教互学,这便利了他采访,使他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写作时成竹在胸,得心应手。

    1991年02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约稿受挫后的感想

    菩堤;

    <正> 什么样的人最愚蠢?记得一位哲人的回答是:重复自己错误的人最愚蠢。为了使我们的同行不致彼此重复同样的错误,也避免类似上述的那种愚蠢,大约在去年底,我刊编辑部经过热烈讨论,大家赞同新辟一个栏目——"我的一次失误",专谈新闻界"败走麦城"的故事,让一个人的失误变成我们同行的共同财富。然而,想不到的是,抱着这种热情和良好的愿望,我们先后约请很多年轻的、年老的,有名的、无名的新闻界同行撰稿,但都遭到不同方式的拒绝。这无疑使我们对这个栏目的前途多了一份担忧,但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一种切身的、明白无误的感受,那就是在我们新闻界内部,

    1991年02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采访与写作

  • 读点古典诗词

    商恺;

    <正> 你来信说,读了我前封信中提倡记者博览文学作品的意见,颇受启发。你又说使你感到不足的是没有谈及应当如何看待古典诗词,以及它和新闻写作的关系。这一是为信的篇幅所限,没能展开去谈;二是我对古典诗词是外行,不便乱发议论。你既然提到了这个问题,我就谈谈我个人学习古典诗词的体会,并明引或暗引了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的意见供你参考。

    1991年02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怎样办好企业报

  • 企业报现状及其发展走向

    尚子君;

    <正> 企业报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目前数量最多的一个报种。据有关方面统计,最近几年我国企业报的数量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已达到800多种。但同国内大中型企业的数目相比,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有数字表明,到60年代末期,美国已出版了15000种企业报,一次发行量达3亿份;日本出版了3000种,一次发行量1亿份;苏联在1981年也已有3132种企业报。可以预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随着职工生活的改善后对文化的需求,企业报的数量还会有新的突破。毫无疑问,企业报的数量,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进程呈同步增长趋势;而且企业报的质量,也与一个国家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程度呈同步提高趋势。那么,我们能否就此对企业报新闻内容方面的发展走向,再作一番具体的分析呢? 回答显然是肯定的。首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步深入与稳健,大一统的封闭式的大文化正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地域文化与行业文化的蓬勃发展,已为这种大趋势作出了有力的注解。因而,在新闻事业的多元化走向中,占得天独厚的经济优势及地域行业优势的企业报,理所当然地充当了当前多元文化构建的生力军。

    1991年02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报人史话

  • 毁家纾难作报人——记四川第一家日报创始人卞小吾

    蒋晓丽;

    <正> 在近代四川新闻界,有一位忠肝烈胆、豪爽侠义、为国为民、无私无畏的传奇人物,他的名字叫卞小吾。卞小吾1875年出身于重庆江津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年龄很轻便考上了秀才。但他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专爱交结有识之士,谈论国家兴亡之道。当时的中国,正陷于瓜分豆剖的危机之中,特别是八国联军入侵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和约》,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为了还债,"天府之国"的四川,苛捐杂税竟超过正额10倍,搞得民不聊生、怨声沸腾。他怀着对清政府的彻底失望,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深厚感情,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的时代潮流。他先到北京,随即于1903年到上海,结交了一些有进步思想的京、沪记者。经过数月探讨,卞小吾深感办报是爱国知识分子唤醒民众、开启民智、宣传救亡、提倡革命的最有效工具。他三次到上海租界监狱去会见因"苏报案"而被捕的革命宣传家章炳麟和邹容,与他们商议,认为四川地处西陲,交通不便,民智未开,清政府的防范不及京、沪之严,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于是,

    1991年02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知识窗

  • 知识窗

    <正> 周恩来的"纸镜子"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的时候,在大立镜旁边,又糊了张纸做的"镜子",每天早晚,他总是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原来这纸"镜子"上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平、胸宜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总理一生待人处世,就是把这些话作为自己的镜子。

    1991年02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不要这样写

  • 不要这样写

    黄成炬;

    <正> 19日晚10时30分左右,成新大件公路8.5公里处发生一起重大车祸。一辆道孚县车队的5号东风大货车与双流县黄水砖厂的天津大发货车相撞,两车同时翻下大件路两边1米多深的护路沟内,引起油箱爆炸燃烧,天津大发货车全车被烧毁,东风大货车的车头、驾驶室被撞烂,车辆后桥、底盘、底板、轮胎均被烧毁。8名受伤的驾乘人员已及时送医院抢救,事故的详情,有关部门还在调查之中。

    1991年02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写作万花筒

  • 写实的魅力

    伍松乔;

    <正> 散文园地里,写实之风正悄然而起,这不是无缘无故的。领悟和把握好这一契机,对于繁荣散文创作关系甚大。散文的分类,见仁见智,众说纷纭,通常把它归为抒情、纪实、随笔或抒情、记叙、议论几种。本文所提倡的"写实",既指纪实散文这类品种,也包括在其它散文品种中对写实手法写实风格的运用和兼容。在散文创新的实践中,两方面都是大有可为的。对散文写实,有人不以为然,还有人嗤之以鼻,在他们的眼光中,似乎只有"纯"而又"纯"的"美文"才称得上真正的散文,这种观点,如果不是偏见,也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散文作为一种自由活泼富于流动性的文体,以"散"见长的特性决定了它空间覆盖极广,时间切入点易新,最能贴紧时代人生,与现实生活同频共振,这正

    1991年02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地市报之页

  • 努力发掘本地区的文艺宝藏——兼谈宜昌日报“西陵峡”副刊

    李啸海;熊庆文;

    <正> 一片树林遮一片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全国地市报纸三百家,各家都办了自己的文艺副刊。怎样发挥各自的优势,把副刊办出地方特色,让各自一方的读者亲近它、品赏它、钟爱它,这是大家都在探索的课题。面对千百家文艺期刊、报纸副刊争奇斗艳、激烈竞争的局面,地市报副刊只有在突出地方风味上下一番功夫,方可在百花园中亭亭玉立,溢彩流香。具有30多年经历的宜昌日报西陵峡副刊,多年来从研究本地区的现实与历史入手,寻找并熟悉本地区的文艺宝藏,努力发掘地方性的文艺精神产品,使副刊形成地方风采,受到宜昌地区读者的爱戴。宜昌地区位于长江三峡之东,江汉大平原之西,古代巴人和先楚民族选择了这块理想之地,在此建起部落,繁衍子孙,开拓进取。数千年来,先民们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巴楚文化,屈原、昭君、三国英豪以及唐宋以来旅居三峡江汉的文人墨客们均在此留下文化胜迹。当今,这里又建起葛洲坝水电工程、清江梯级电站工程、焦柳铁路线与枝城长江大桥,拓展了长江上中游交接处兴旺发达的经济开发区。一定的经济生活和社会历史必然影响并铸造一定的地域文化,西陵峡副刊在研究了宜昌地域这些丰富特有的物质与文化之后,持之以恒地从三个方面开掘本地文艺的"富矿",生产有特色的"地方产品",取得了成效。第一条:本地区的文艺"富矿",是一批批新老作者

    1991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点石成金谈

  • 编辑要善于为来稿提炼主题

    许元亮;

    <正> 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是贯穿全篇稿件的红线。一般说来,一篇新闻报道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首先要看立意如何。好的主题提炼能增强新闻的指导意义和可读性。我在处理通讯员的来稿时,常遇见稿件有很好的主题和材料,但作者没有加以很好提炼,使报道失去了应有的光泽。这样的稿件虽然食之少味,但弃之又觉可惜。那么编辑在编辑过程中,需要对这篇报道的主题进行再加工。1990年10月25日《四川日报》一版头条消息《井研供销社生意做到农家》,就是对主题进行了编辑再加工的稿件。原稿(见附件)题材反映的是井研县供销社开展"四个一"活动,扩大商品销售,启动农村市场见成效的事情。作者确立的主题是什么呢?就是启动市场,讲求实干。看完稿件后,感到这篇报道的主题还没有发掘出来。一,供销社职工为完成"四个一"任务,八方找买主,只

    1991年0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通讯员园地

  • 处处留心皆文章

    高富华;

    <正> 写什么,怎么写,似乎是地方新闻通讯员面临的两大难题。笔者在芦山县人民医院办公室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近三年来,利用业余时间采写稿件,先后在《中国交通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报》、《四川青年报》等十余家报刊(台)上发表了数十篇新闻作品,其内容涉及了卫生、交通、农业、教育、林业等行业,体裁有简讯、消息、读者来信、通讯、言论、调查报告等。我能被采用这几十篇稿件,主要得力于我观察社会处处留心。 1988年8月,我在一农村中心卫生院工作,有天,一个外乡人到我院看病,他先不讲病情,开口就问:"你们医院承包了没有?"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才坐下来看病。我思量:看病与医院承包有什么关系?为

    1991年02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的刊稿率达90%

    杨建华;

    <正> 我为报纸副刊撰稿已有5年的历史。从1986年2月至1990年12月,我先后在全国各地78家报刊杂志上发表副刊文章424篇。最初两年,由于不熟悉副刊文章写作特点,见报(刊)的文章每年不过三四十篇。后来,经过自己刻苦琢磨,从1989年始,见报文章已提高到每年130篇左右。我是搞统战工作的,工作性质决定我不可能大量采写新闻。基于这种情况,我立足副刊,从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一是掌握、积累各类知识。从写作实践中,我体会到写副刊文章,实际上是在一定写作基础上体现一种知识的集合。因此,要写好副刊稿,就要广泛猎涉各类书籍。5年来,读书与写作成了我业余生活的两大爱好。我不仅读了大量新闻、文学、历史、科普、国际类书籍,还读了10多部名著和学术专著,并把其中属于资料的一部分做成卡片,或注明记号,久而久之,这些资料就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知识库房,随时供我选用。去年,为了写一篇关于古代退休制度的知识性文章,我在

    1991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广播电视战线

  • 艰难的选择——写在《说说我们的村支书》获奖之后

    魏治祥;杨登榜;宋兴华;

    <正> 1989年11月6日。那是一个说阴不阴、说晴不晴,看不出有什么好兆头的日子。那天我们根本想不到下一步将要写的对农村广播节目叫《说说我们的村支书》,想不到将会写得极其艰难,令人心力交瘁,更想不到又一个全国特等奖将为那段沉重的日子平添一抹眩目的亮色。和往年一样,我们三个暂时从繁忙琐屑的日常工作中挣脱出来,投入了一年一度的突击性创优活动。和往年不一样的是,这次突击没有预定的主题,也没有预定的采访对象,写什么和怎么写完全取决于采到了什么。坦白地说,我们之所以一时拿不定主意,并不是没有可供筛选的"点子",而是对题材太挑剔、太苛刻。作为县级台站的编采人员,深入生活、贴近现实并不难,难的是怎样观察生活,洞察生活的底蕴。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站在一个高度,从整体上把握生活,既要看到它丰富的内涵(典型意义),又要看到它与其它事物的内在联

    1991年02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语词咨询

  • 构思与语言表述

    金笙;

    <正> 平日留心书报或者时常翻书的人大抵有这样的印象,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无不以构思的独具风采与独领风骚取胜,且历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而无衰色,依然保持着动人的魅力,每一代读者皆能从中受到哲学的,人生的,思想的以及文化的启发。因此,作家们在进入创造过程之前,往往呕尽心血,吐尽肺腑地进行构思。一部作品的成功的基石奠定于酝酿构思期中。我们搞新闻报道能不能邯郸学步,象作家那样注重构思呢?一般说来,文艺创作讲究构思,有其自身的必然,文艺作品是作家虚构的产物,想象的亲生儿,它要广阔的概括生活,深刻的揭示思想,生动的描绘形象,自然而然地逼着作家在作品的构思上独步群芳,否则作品转瞬即会时过境迁,色褪光暗。新闻报道与文艺作品不同,它是实际的记录,是事件的叙述,是"易碎品",一经披露,于

    1991年02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古诗文选学

  •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读《伯乐荐九方皋》

    上官冬;

    <正> 一个故事,让人看了开头便知结尾,必定索然无味。如果看了前面的情节,难以意料其后的发展,就有可读性了。要是能将读者思路引向一处之后又大出所料,但又并不违情悖理,那才算写作的高明。读《列子》中《伯乐荐九方皋》,便有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列子》是一部讲哲学道理的书,有较高的理论思维水平。它讲哲理,靠了许多的寓言、故事,寓理于事,以事证理。全书八篇,差不多是一个接一个的故事组成。用具体事实阐述抽象道理,如果写的平直无味,成了概念的"图解",纵然可以说明道理,却不能动人。《列子》中的许多故事,写的生动有趣,能引人看,看后给人印象深,因而所载道理的感染力强。它有相当的文学价值,"伯乐"一篇,可以窥见一斑。九方皋相马术的高精,在于能看到马的"天机",能"得其精","在其内"。故事后边伯乐的见解,说的很深透。如果把这一部分内容放在前面写,伯乐向秦穆公举荐相马人才时便讲出来,就没有曲

    1991年02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放眼世界

  • 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陈立欧教授创办专门介绍中国的英语电视台

    <正> 1990年元月6日傍晚7时,一家专门介绍中国的英语电视台——彩虹电视台在美国旧金山加州首次开播。这家电视台是加州州立大学陈立欧教授一手操办的。彩虹电视台每星期日晚7时至9时在KWBB——38频道黄金时间播出有关中国的新闻、文化、旅游、民俗、文艺和风光等系列节目,让美国观众,特别是华裔有机会系统全面地了解认识中国。在6日晚播出的节目中,既有邓小平同志近期在北京怀仁堂投票选举区人民代表等消息,也有发现古代兵马俑的专题报道,还有各式各样的中国面具。除此以外,观众还能在大洋彼岸神游桂林山水,观看蒙古族人的婚礼,爱好武术的

    1991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国报纸彩色化

    <正> 5年前,艾迪·沙在英国创办了第一家全国性彩色印刷的日报《今日》。目前英国彩色印刷的全国性日报发行总数已达1200万份。有些地方报纸也改为彩印。所谓彩色印刷并不是将报纸各版完全印成彩色,而只是应用于某些图片和广告。其中广告彩色的比例较大。广告商非常欢迎报纸刊登彩色广告,因为彩色画面有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效果。彩色化可以使报纸增加销数和利润。例如《每日电讯报》每星期一出一次彩色体育专刊,版面活泼,内容新颖,插配大幅彩图。因此,每逢星期一,该报零售数即增加1万多份。"镜报集团"的报纸1990年上半年的广告收入已相当于1989年全年的广告收入,各报发行量也不同程度地上升。

    1991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海湾战争中的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广播网

    志谦;

    <正> 据香港《明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绍:在海湾战争中,全天候报告新闻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广播(简称CNN),已成了一般民众及各新闻媒体不能遗漏的新闻来源。 1月16日美国时间大约6:30左右,美军在伊拉克开始发动第一次攻击,过了大约5分钟,CNN的记者何里曼抡先用电话报道说:"看来真的打了,在巴格达现在已经开始灯火管制,我现在要走回窗口,看看有什么情况。" 16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9:30,国防部长切尼在首次战况记者会中被询及美军飞机轰炸巴格达的情况时,他半开玩笑回答说:"到目前为止,最详细的报道来自CNN,根据CNN记者们从巴格达的旅馆发出的报道,这次空中攻击的准确度很高,相当成功,至少,CNN的报道中是这么说的。"切尼这番话曾使在场记者们哄堂大笑。当然对CNN而言,这也是很大的恭维。

    1991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开阔篇

  • 开阔篇

    <正> "培植性新闻"是近些年来西方大众传播媒介流行的比较时髦的一种报道形式。所谓培植性新闻,就是主动将一些处于萌芽状态的,或是原本微不足道的、范围有限的,而人们又往往无法直观可视的新闻,经过抽象检测、数据分析等调查手段的"加工处理",丰富原来的新闻内容,增加新闻报道的气氛,以提高新闻的可读性。这种报道方式对系统地检视一个重大社会事件的发生到预测公意的形成及客观地评估一个判决,尤其是记者无法直接证实的情况下,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991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前新闻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国雄同志在四川省第二届新闻理论讨论会上的讲话

    石敏;

    <正> 同志们,我首先代表中宣部新闻局祝贺四川省第二届新闻理论讨论会圆满成功,热烈祝贺四川省新闻界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我想讲这么五个问题:一个就是新闻理论研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第二个问题是新闻理论研究必须和新闻实践紧密结合;第三,新闻理论研究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第四,新闻研究必须贯彻"双百"方针,创造一个互相探讨的学术环境;最后一个是发展新闻理论队伍,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第一个问题,新闻理论研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理论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必须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所以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必须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的党性。去年江泽民同志和李瑞环同志在新闻研讨班上对新闻工作所作的重要讲话,他们谈到的新闻理论问题都具有鲜明的无产

    1991年02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女记者的故事

    魏晓霞;

    <正> 世人眼中的记者够风光了。戴眼镜,穿风衣,谈吐不俗,风度优雅,所到之处都光彩夺目。至于那女记者就别提有多"派"了,首先是飘洒一头长发,当然短发也行,只要有个性。服装呢,自然也要最时髦,古典装束不适宜现代都市的快节奏,那么就换身劲装吧。幽暗柔和的灯光下,她和采访对象(英俊而有才华的男士)娓娓交谈;或者一个重要而热烈的场合,为获得一条新闻而与采访对象面红耳赤……然而,生活不是戏剧,没有那么多高潮、起伏,生活更象一条缓缓流动的河,它流过绿色的村庄,也流过寂寞的荒原;它时而轻盈又时而凝重。谁也说不清,有多少酸、甜、苦、辣在里头! 亦真亦幻的生活有一天,与我同学同事多年的荷,和我谈到女记者的职业特征:既有文学女性的纤细、多梦,又具记者的犀利和现实。与其它种种与文学接近的职业相比,女记者这个职业显然充满矛盾。

    1991年02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书生意气亦风流

    肖晓冬;

    <正> 公元1983年,他自己踩着一辆三轮车,就把几件行李和自己从学校拉到了报社。从那以后,他就被编入了记者序列。那时记者在社会上还挺被羡慕,他也觉得这是个好职业。所以,他似乎想都没想就来到了报社。但现实似乎总与人的愿望有那么一段距离,他报到后,并没有被安排去做在一些人眼里颇为神气的记者,而是"走冷门",被安排到夜班部做夜班编辑。白天蒙头大睡,夜间紧张不已,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自然是很苦的,而且,这与他的"记者梦"肯定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他很老实,没吭一声气儿就接受了这个现实。他觉得,这可以锻炼自己的才干,丰富自己的新闻生涯,因此,在愿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他适时地取得了心理平衡,自得其乐,只是后来因为与家乡的女友结为秦晋之好,才中断了这段夜班生活,成为川报内江站的驻站记者。他这人生性腼腆,不好交友,习性淡泊,使他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心灵世界。采访工作之余,除了看书以

    1991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济新闻要更加紧密联系群众

    彭自襄;

    <正> 经济宣传报道如何才能与群众贴得更紧?我认为,贵在深刻认识经济宣传的目的,真正弄清群众愿望和情绪,善于用多种新闻文体、通俗、生动地进行报道。经济宣传报道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群众认识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与自己利益的密切关系,促使他们行动起来,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利益。为此,经济新闻工作者,要时刻想到自己的报道一定要贴近群众的需要,点明经济报道的事实与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引起受众兴趣,揭示和提高新闻的价值。去年以来,四川省的报纸、广播、电视对重点建设工程作了连续报道。一些报道通过生动的穿插背景材料等手法,揭示出重点工程同群众利益的关系,引起了群众的关注,收到了较大的效果。如在报道水电工程、水利施工、矿山建设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厂的兴建时,不仅讲了它的基建规模、投资数量、施工质量等,更讲了这些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产多少矿,可发多少电,可节省多少煤,市场上可增加多少价廉物美的商品,群众可得到多大的好处等等。这种宣传把重大工程建设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点明了,群众认识到建好这些工程后自己也会有一份好处,因而对花多少亿投资都能表示理解,乐意支持。无疑,这样的新闻价值是大大提高了。

    1991年02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名人名言

    <正> ●它们有的地方显得太冗长、臃肿,它们缺乏那种使得短小作品生动活泼的紧凑。您不肯或者懒得用刀子把一切多余的东西都剔除。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的脸来,无非是把这块石头上不是脸的地方都剔掉罢了。——契诃夫●一句漂亮的话所以漂亮,在于所说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到过的,而所说的方式却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布瓦洛●我在谚语中,——换句话说,我在警句的思维中,学会了很多东西。——高尔基

    1991年02期 2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习新闻评论写作的好范本——谈谈毛泽东新闻评论的写作特色

    娄汝壮;

    <正>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不仅是中国社会革命理论的奠基者,也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不仅有新闻理论的系统论述,还写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成熟时期,他亲自为延安《解放日报》、新华社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的政治性新闻评论。这些评论是毛泽东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的统一。毛泽东的新闻评论在宣传党的立场、观点、政策,唤起人民群众,打击敌人中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的新闻评论除了具有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这些评论写作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这便是它有观点鲜明、布局严密、善于驾驭语言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本文试图从毛泽东新闻评论的立意、谋篇布局、语言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991年02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怎样记采访笔记

    李朝;

    <正> 八十年代初,我在四川日报给新记者上第一堂课时,第一句话便问:带采访本没有?他们有的没带,就请他们找个本子再来听课。因为记者手中的采访本,就如同战士手中的枪,要随身携带的。记者记笔记,有心记、手记、录音机记录三种方式。录音机记录虽有反映谈话者原话的优越性,但从采访到写作过程中,需要重放、整理,费时费力;有时还会引起采访对象的紧张心理,有时因停电就不能使用,因此除非采访权威人士或重大采访活动,一般不作为常规武器使用。心记,是凭脑子记,一般也不宜单独使用。心记虽可捕捉要点,但难免挂一漏万。正如有的记者所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因此,许多记者舍弃录音机(或作备用),也不单独用心记,而主张以笔记为主。记好笔记永远是记者的一项重要技术。有人说:"如果你不能记笔记,就不能干记者这一行。"顾名思义,记者要记,是天经地义的事。怎样记好笔记,这是一项专门技术。记者记笔记是在边听、边问、边记下进行的。他同一般秘书用录音机记录,在时间上是有差别的。后者可以从容重放,整理

    1991年02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篇报道引起的思索

    徐福鑫;

    <正> 前些日子,我采写了一篇武进县偏瘫联合治疗中心治疗中风后遗症病人取得显著疗效的新闻报道,没想到这篇不到500字的消息见报后,在全国尤其是在江、浙、皖、沪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共已收到来自除西藏以外的2000多封来信,各地要求住院的病人成线成串,一些港台同胞、海外华侨也慕名前来"中心"求医。无怪乎有人和我开玩笑说:"你这一炮又给打响了!" 其实,我的这篇消息报道的采写并无什么神奇之处。那是去年8月,我应邀参加武进县偏瘫联合治疗中心成立一周年汇报会,听江苏省海滨疗养院康复科主任高静宇讲,根据全国14个城市统计,每10万人中有100——150人发中风病。中风病已成为

    1991年02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广播网应提倡使用低音喇叭

    梁亚民;

    <正> 农村使用高音喇叭,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陷。主要是音质差,近处听声音太大,音量不能随意调节;耗能较大,不便维修管理。在农村使用低音喇叭,则有明显的优点: 第一,低音喇叭低音雄浑,中音圆润,中高音清晰,音质优美动听;第二,低音喇叭深入到各个院落、家庭,收听率相应提高;第三,有线传输广播信号,决定了听众范围的区域性,可控制宣传范围;第四,使用方便灵活,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音量;第五,能耗小,一台250W的扩大机,可装低音喇叭500至800只,至少能满足500户听众有效收听广播的需要;第六,入户低音喇叭大多数由使用者购买,建、管、用"三权"统一,责、权、利直接与使用者挂钩,便于爱护和维修管理。

    1991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报纸副刊一九九○年度好作品获奖名单

    为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报纸副刊事业,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筹备组)于今年元月组织了一九九○年度四川省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活动。由省记协、省新闻学会、省级和部分地市报纸长期从事报纸新闻、副刊工作的同志组成的评委会,对全省38家报纸选送的散文、文艺评论、专栏等7个品种共182件作品进行了认真评选,共评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43篇、三等奖57篇。现将一、二等奖名单公布于后:

    1991年02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