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信息与展望

  • 信息与展望

    曾;

    <正> 新闻报刊当前的重要任务新闻报刊要在这两个问题上下功夫:第一,新闻要搞准确、及时,把准确放在第一位;第二,把评论、言论搞好,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用事实教育人、鼓舞人,用言论提高人、指导人,既当鼓舞者又当指导者。这就是新闻报刊在当前的重要任务。

    1986年04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短讯

  • 短讯

    <正> ▲内江县凌家区委、区公所为了抓好以两个文明建设为中心的宣传报道工作,于四月下旬组织全区各乡、镇广播站自筹资金培训了五十名骨干通讯员。(罗英华) ▲梁平丝绸厂对通讯报道工作十分重视,采纳了通讯员的建议,今年开始对全厂六个通讯小组设"新闻流动红旗"奖。(李爱民) ▲最近,内江人民广播电台、内江电视台和内江县广播电视局等单位的部分青年记者,

    1986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业务研究

  • 服务性报道的种类

    吴培恭;

    <正> 服务性报道在我国的崛起,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服务性报道的发展,是以四化建设和广大群众的需要为前提。四化建设有什么样的需要,广大群众有什么样的需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服务性报道。这是服务性报道发展的客观基础。我国的服务性报道发展还不充分、不成熟,但已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它的广阔的发展前

    1986年04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新闻絮语

  • 一条好建议

    洪恺;

    <正> 有的同志建议在高等学校设置法律新闻专业,因为现在许多报纸(广播、电视)都要对读者进行法制教育,需要大批既懂得法律又有新闻知识的专门人才。这条建议很好。新闻传播工具有扫除法盲的责任,在我们过去这个法制不够健全的国家里尤其重要。新闻记者自己是法盲,岂能担当这一重任。在高等学校还没有设置法律新闻专业的时候,新闻系(专业)开设一些法律课程,法律系(专业)开设一些新闻课程,以及对现有的新闻工作者,进行适当的法制教育,我看都是必要

    1986年04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看稿札记

  • 宣传富民政策要避免片面性

    谭邦槐;

    <正> 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是农村报道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宣传中,我们应当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既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又要承认差别,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然而,当前在某些报道中,仍然存在与上述精神相违背的片面性。来稿中,象过去那种给专业户"开小灶"、"给偏食",搞人为"垒大户"的情况,虽然少见了,可是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一些同志片面

    1986年04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通讯员园地

  • 编辑——未见面的知心朋友

    陈金海;

    <正> 《新闻界》杂志编辑部: 四月三十日在川报《理论与实践》专栏中《物资流通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势在必行》一文,是我近几年发表二十多篇经济论文中得到编辑同志最热诚帮助的一次,使我难以平静,特投书贵刊,表示衷心感谢。此稿是年初寄出的,事过两月,未见动静,以为采用无望,渐渐忘却。三月三日接到川报理论部电话,要我修改稿子,细致地指出文中不足之处。

    1986年04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助您思考

  • “吹牛税”

    卢贤凯;李仁魁;

    <正> 俗话说:吹牛不纳税。其实并不尽然。最近笔者就耳闻一件要吹牛者纳税的事。某村有一位女青年,从事服装加工业,收入达一万五千五百多元,成为远近有名的"万元户"。不少单位接踵而来总结经验。先是县团委派去的一位"笔杆子",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将收入变成了一万六千元。接着,县妇联的"女秀才"又进行了

    1986年04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讨论会

  • 主客一席谈

    吉羊;

    <正> 主人:好久不见。新闻界有什么新闻? 客人:如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信不信,写稿也能发财。主人:都是"爬格子"的人,一月不过几元稿费,怎么能发财呢? 客人:空口无凭,有例为证。有位老兄,在经济部门工作,掌握一点经济信息。他把全国大小信息报纸的名单抄在本本上,只要写出一条经济信息,就复制若干份,分头寄给所有刊登经济信息的报纸。

    1986年04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采访与写作

  • 习惯的回忆与回忆的习惯——从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教导说起

    叶昌柱;

    <正>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把观察相同事物的不同点作为"写作入门"的基本功之一,并以此严格教导他的"弟子"—— "当你走过一位坐在他门口的杂货商的面前,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的面前,一个马车站的面前的时候,请你给我画出这杂货商和守门人的姿态,用形象化的手法描绘出他们包藏着道德本性和身体外貌,要使得我不会把他们和其它杂货商、其它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十来匹马是不一样的。"

    1986年04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记者生涯

  • 情洒西藏高原——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采编生活散记

    张哲西;

    <正> 去年九月一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大庆,我们受中央电视台的委托,派出记者到西藏采访,记者在世界屋脊上的阳光城——拉萨和那曲、山南、林芝等地进行了两个月的访问。富有神秘色彩的西藏,吸引了我们这些巴蜀去的客人,所见所闻大家都感到很新鲜。雪山草地的建设成就多么迷人,藏族同胞的深厚情谊多么感人,清亮酣醇的青稞酒多么醉人。主人向记者献上洁白的哈达,祝愿大家采访成功,祝愿大家"扎西德勒"(吉祥如意)。但是要知道在西藏工作和低海拔地区大有区别,连吃饭、睡觉、走路都会有困难。拉萨的海拔就有三千七百米,由于缺氧,工作时体力和精

    1986年04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界新闻

  • 四川评出通讯员优秀电视新闻三十条

    张哲西;

    <正> 最近在成都召开的四川省电视通讯员会议,评选出通讯员的优秀电视新闻三十条。其中一等奖五条、二等奖十条、三等奖十条、表扬奖五条。在这次评选中,甘孜州科委鄢长青同志获得一等奖的《四川白玉县发现八斤四两大金块》和成铁局毕敏同志获得一等奖的《做好春节客运安全工作》,都体现了通讯员生活在基层,容易发现新情况、新线索、新主题这些优势。尤其是《四川白玉县发现八

    1986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渠县广播电视局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

    <正> 渠县广播电视局在四月份被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近几年来,渠县广播电视局把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宣传作为重要内容,举办了计划生育专题节目,在大力宣传党的计划生育政策、表彰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新人新事、传播计划生育科普知识等方

    1986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日报创办《生活服务》版

    <正> 为增强报纸服务性,《四川日报》最近新办生活服务版,为广大读者提供衣食住行的知识,治病强身的诀窍,美化生活的经验。该版设有"新产品之窗"、"消费者呼声"、"衣着打扮"、"花鸟虫鱼"等十多个栏目。五月三十日起,已先后出版两期,为读者提供了电冰

    1986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涪陵《群众报》逐月评选好稿

    杨清文;

    <正> 为了鼓励通讯员写好稿,涪陵《群众报》编辑部于年初作出决定:逐月开展评选好稿活动。并于二月二十一日在该报一版显著位置加框发表了评选办法。目前,第一季度的好稿已评选结束,共评选出言论、通讯、散文、诗歌

    1986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首都驻上海记者站建立‘碰头会议’制度

    <正>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上海记者在今年一月底建立"碰头会议"制度。这个会议每月或每两个月召集一次,有必要时可随时召开。内容是,互通信息,交流

    1986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辽宁日报成立新闻纪检组

    <正> 辽宁日报编辑部今年二月成立了新闻纪检组。纪检组的任务,是在报社党委领导下,及时查处本报新闻稿件失实,以及报社工作人员在采访活动中,利用记者职权,搞不正之风等违纪案件。

    1986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阳日报公开检查一九八五年度失实报道

    董奎生;

    <正> 沈阳日报于今年四月十五日一版,列表公布了一九八五年度的七项失实报道。这是该报每年一度的自我全面检查的第四次。对坚持新闻真实性问题,沈阳日报的态度是,一要坚决,二要持久。从一九八三年以来,他们连续四年严

    1986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浙江上虞县农民每天能听到一百条新闻

    <正> 浙江上虞县广播站坚持以自办节目为主,同时加强转播,做到转播与自办四六开。使全县农民每天能听到一百条新闻。其中,国内国外的新闻约四十条,省内省外的新闻约三十五条,县内县外的新闻约二十五条。

    1986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读者之声

  • 应提倡谁采写、谁署名

    刘远云;

    <正> 最近看到一些报纸上的新闻,文虽简短而署名太多,似有"喧宾夺主"之嫌。例如,今年4月17日《四川日报》刊登的一则短讯:《调查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开发使用情况》,全文不到八十个字,稿末却洋洋洒洒地署着三位作者的大名。

    1986年04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闻作者不宜随便挂名

    龚志聪;

    <正> 作者署名在新闻中有些什么意义和作用呢?文责自负和表明一篇新闻是谁的劳动成果,这是大多数同志所熟知的。作者署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恐怕不少同志尚未意识到,甚至不同意。那么,我们不妨对此加以探讨。大家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既然只有事实的报道才构成新闻,那么新闻事实就自然包括"这篇新闻是谁报道的"这个事实;也就是说,新闻作者的署

    1986年04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广播电视战线

  • 广播稿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刘海;

    <正> 一些通讯员常常提出广播稿写作应注意的问题。我想,这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因为,广播电台的通讯员中,有许多也是报纸的通讯员,他们完全按照报纸写稿的方法给广播电台写稿,往往有不少稿件不适合广播的要求。大家知道,广播和报纸一样,同属新闻单位、宣传舆论工具,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这就是说,就其根本性质,它们是共同的。但是,它们之间又有不同之处,即各自的个

    1986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业报园地

  • 企业报稿件的饥与饱

    王义旭;

    <正> 从事企业报工作的人,常常被新闻稿件的时饥时饱现象所困扰。平时来稿少,不得不拿一些不够格的稿件充塞版面。每逢企业内部遇到重大活动,又感到版面太小。由于各版都按照大报的格式,固定报道某一方面的内容,也往往造成整体的或局部版面的时饥时饱状况。如何解决企业报稿件时饥时饱的矛盾呢?我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986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怎样办出企业报的特色?

    陈实;李代友;胡德沛;

    <正> 企业报是企业党政机关报,也是企业职工的报纸,怎样办出企业报的特色? 过去,我们有两种片面理解:一种理解是要发挥"喉舌"作用,就必须多刊登领导机关的文件,多反映领导机关的活动。一段时间中,报纸几乎成了"政工简报",领导讲话连篇累牍,广大读者望而生厌。报纸下发,成堆积压。另一种理解是企业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石油报就应该充满油味,因而,篇篇稿件不离油,甚至题花、插图也都是钻塔和井场,读者批评我们的报纸是"见油不见人"。通过总结经验

    1986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写作讲座

  • 筑室须基构 裁衣待缝缉——同初学者谈消息写作(五)

    东方春;

    <正> 消息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何处详说,何处概述?哪件材料放前,哪件材料排后?这叫结构问题。结构,是影响消息写作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为它既关系到主题的表现是不是充分,材料的安排是不是合理,又关系到篇幅是不是简练,读者能不能被吸引等诸多方面。刘勰对文章结构的重要性,作过形象的比喻:"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也。"(好比造

    1986年04期 36-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写作学基础知识讲座

  • (七)提炼主题(续上期)

    纪奋;

    <正> 第三,主题具有它的观念性,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由感性认识而通往理性认识的飞跃的产物。没有对事物的内部规律的深刻的、完整的认识,就没有主题。如前所说,主题是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出的并加以解决的问题的评价。这个评价是作者对材料的意义的概括和提高。而产生这个评价,对作者来说需要有个认识过程,否则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成为观念形态。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指出:"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情,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就必须经过思考的作

    1986年04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摄影实用技巧讲座

  • 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

    唐正益;

    <正> 新闻摄影是新闻战线五大兵种(文字新闻、新闻摄影、新闻电影、口语广播、新闻电视)之一。新闻摄影同艺术摄影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属于艺术摄影,艺术摄影也不属于新闻摄影,但这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有联系,有共性,是指它们反映客观事物的手段(即工具)都是照相机,用摄影的手段来反映现实生活。其基本的技术、技

    1986年04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应用文写作漫谈

  • 怎样写调查报告

    周荣寿;

    <正> 调查报告,就是用书面语言表达调查研究结果的一种文体。它在机关中经常使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机关作风的改进,这种文体的应用更为广泛。在机关工作的同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掌握调查报告这种文体的写法,对于做好本职工作是很有用处的。调查报告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社会情况的调查报告。二是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三是新生事物

    1986年04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古文赏析

  • 美景悦目 激论警心——谈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笔法

    张志烈;

    <正> 一首小诗,能否发绝大议论而不使人感到枯燥?回答是肯定的。试看人人熟知的裴(?)菲名作: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发的是大议论,但谁能说它不是好诗?再如我们唱的《国际歌》,这是无产阶级战斗意志的升华,它包含着对历史、世界、人生的最大最高的议论,谁又能说它不是好诗?可见,把"凡涉议论"都视为"诗之病"的理论是有点偏颇的。语言文字是运载工具,文学是以语言作导体的艺术,对运载工具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自重小而载量大。能在

    1986年04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语法·逻辑·修辞

  • 新闻写作中的‘叠字’辞格

    崔荣昌;

    <正> 提起"叠字",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李清照的名篇《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九对叠字用得巧妙,用得自然,把日常生活概括得极好,强化了思想感情。历来词话家都称赞她的这一创造,徐釚在《词苑丛谈》里说:"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1986年04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编辑手记

  • 重视报纸上的更正

    林永年;

    <正> 最近一年半来,我搜集了十多家报纸七十多则"更正",对照那些有差错的稿件内容,觉得登报更正差错的事情虽小,但意义不小。第一,登报更正差错,维护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人民日报1985年8月11日转载湖北日报《襄阳县砍掉靠农民摊派支撑的新机构》一稿,把县委要求清退靠农民摊派支付工资的各类非生产人员,写成了"砍掉靠农民摊派支撑的新机构"。这既与事实不符,又未从政策上划清界限。人民日报1985年10月20日刊登题为《关于<襄阳县砍掉靠农民摊派

    1986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开阔篇

  • 短文八则

    <正> 毛泽东使用祝颂词的启示在书信的末尾写上祝颂词,如大安、近安、道安、勋祺、公祺、日绥、时绥、公绥、敬礼、布礼等等,这是我国人民的习惯。但要把祝颂词用得恰到好处,也很有讲究。研究毛泽东同志的书信就会发现,他使用祝颂词是很考究的:对长者,怀着敬意,词恭意谦;对晚辈,充满爱怜,教诲谆谆;对爱国民主人士,诚挚、恳切而抱着希望;对国民党将领,严肃、庄重而不失礼节;对革命同志,则洋溢着极大的热忱。

    1986年04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充分发挥新闻工作者的创造性——从两篇获奖的好新闻谈起

    <正> 第七届全国好新闻评选出的两篇特等奖作品:《有胆略的决定》、《向袁庚同志进一言》,读之令人振奋、发人深思。这两篇作品深入发掘了改革中的新经验,勇敢热情地提出了改革中的新问题,确实是当前宣传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之作。

    1986年04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新闻摄影学会成立

    <正> 中顾委委员谭启龙到会祝贺天宝、张太恒为名誉会长,高毅为会长四川新闻摄影学会五月二十一日在成都成立。中顾委委员谭启龙、天宝,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副司令员张太恒等到会祝贺,谭启龙同志勉励大家深入生活,反映时代,鼓舞斗志,服务"四化"。万海峰同志鼓励大家要反映改革,促进改革。四川新闻摄影学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86年04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要看今朝——记于第七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会之后

    曾光禄;

    <正> 一年一度的全国好新闻评选,已于五月三十日在湖南省岳阳市揭晓,共有234篇(幅)稿件入选。其中,特等奖4件,一等奖40件,二等奖74件,三等奖116件;此外,还有11条好标题受到表扬。这些受奖作品,反映了我国经济改革在去年一年取得的成就,历史地记录了我国两个文明建设前进的步伐,是全国新闻工作者一年辛勤劳动的结果。

    1986年04期 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促进改革的力作——简评1985年全国好新闻特等奖作品《有胆略的决定》

    魏林;

    <正> 《有胆略的决定》是一篇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力作。它揭示了一个真谛: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领导决策的重大作用。宏观改革与微观改革是辩证的统一,但宏观改革统帅着微观改革,没有宏观改革,微观改革寸步难行。武汉市的领导,认清方向,力排众议,敢担风险,决定敞开武汉三镇大门,"让外地商品冲击自己的市场,以自己的企业在市场参加竞争,经风雨、见世面。"实践结果:"万商云集,千帆进江,百货竞流,各业争雄","武汉市改革走出了成功的一步"。

    1986年04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封来信的“新闻冲击波”——简评1985年全国好新闻特等奖作品《向袁庚同志进一言》

    光军;

    <正> 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八日,一张鲜为人知的《蛇口通讯》小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篇小人物——署名"甄明伲"的文章。甄文直率地向工业区一号人物——袁庚"进"了一"言",大胆地摆出了工业区现存管理上的问题,尖锐地指出袁庚"还称不上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请他"学习一下管理、注重一下管理"。由于被点名批评者是海内外颇有名望的人物,同时,按我国传统,同级报纸一般不可以指名道姓批评同级主要领导人,还由于蛇口工业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特区还没有开创过这个先例。因此,甄文一经发表,就在蛇口乃至全国形成强大的"新闻冲击波"。

    1986年04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富有魅力的新闻

    曾生;

    <正> "专业大户杨朝坤投资数万元,在深圳联办机砖厂"一稿,荣获一九八五年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作为它的编者,评论一下此稿,也许是合适的。坦率地讲,当初看到此稿时,就象一束春花,迎面扑来,芳香四溢,我被它的魅力吸引住了。它好在哪里呢?根据我的观感,有以下几点: 一是新。报纸是传播新闻的工具。新闻(消息)是报纸的主角。反映新的人,新的事,新的思想,新的创造,新的品格,新的风貌,新的问题,

    1986年04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效性·新闻性·政策性——参加四川省一九八五年好新闻评选有感

    傅亮;

    <正> 我参加了四川省一九八五年度好新闻评选会。通过对全省数十家报刊推荐出的四百多篇稿件的初评和复评,深深感到改进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次,全省参加评选的消息共有一百多篇,不仅数量超过去年,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它反映发四川省新闻战线一年来积极进行新闻改革的丰硕成果。但是,就已推荐出的消息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有些还是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问题,这就值得重视了。

    1986年04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析我国报业结构

    卢惠民;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中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这不但是站得住脚的而且是不能动摇的"。"至于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报纸,以及某些业务部门的各种专业性、技术性的报纸,性质有所不同,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也叫做‘党的喉舌’,这一点也是很清楚的"。胡耀邦同志这段话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报业结构勾划了一幅蓝图:社会主义的报业是多层次、多类型的。从层次说,既有中央的,又有地方的;从内容说,既有综合性的,又有专业性、技术性的;从隶属关系说,既有党委的机关报,又有部门的非

    1986年04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要以报纸优势取胜——论报纸新闻改革的突破口

    肖宜之;沈俊法;

    <正> 今年国庆期间,北京大街上摆了近一百万盆鲜花,全城万紫千红,处处花团锦簇。她们之中,既有串红、一品红等普遍观赏花卉,也有鹤望兰、五针松,香石竹、富贵竹等名贵品种。市园林局的同志欣喜地告诉笔者,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盆丢失,甚至没有一盆受到损坏。

    1986年04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研究读者心理

    柱亮;

    <正> 一张报纸,除了告知功能,还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影响功能。要实现这些功能,就要研究读者心理,考虑读者需要,使报纸成为读者的知心朋友。赵超构同志提出的新闻稿件评分方案,就把读者反映作为评分因素之一。他认为衡量新闻价值有政治性、群众性、创新性三方面,所谓群众

    1986年04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闻标题与读者心理

    鲁文;

    <正> 人们把新闻标题形象地比喻为新闻的"眉目"。"眉目"可人,读者一见倾心,进一步了解其内容的念头便油然萌生。反之,标题不吸引人,读者很可能因此失去阅读这条新闻的兴趣。这说明,标题的优劣,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新闻、报纸的作用,而判断标题的优劣,又是与其能否适应读者的需要、兴

    1986年04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报纸版面没有特点就没有生命’——学习《新民晚报》组版经验

    田原;

    <正> 《新民晚报》在其"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十六字办报方针指导下,办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同行的赞誉和读者的青睐。最近,我们走访了《新民晚报》,向他们学习的第一个重点就是组织版面。 "其实,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新闻编辑部三十来岁的小李谦虚地说。 "你们对组版有总

    1986年04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强经济宣传 振兴江油经济 江油县委召开新闻工作会议

    全春荣;

    <正> 江油县委为了加强经济宣传,进一步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达到振兴江油经济的目的,于五月十三至十四日召开了江油县新闻工作会议。在这次会上,把县内各区、镇宣传干部和妇女干部以及县上各系统的骨干通讯员组织到了县委报道组的通讯网里,使他们既明确了经济宣传的重点和任务,又进行了一次写作经验交流和新闻业务培训。会上,邀请了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信息报、四川农民报、

    1986年04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泸县采取小集中培训通讯员

    张光焕;田兴富;

    <正> 近两年来,泸县为适应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认真抓紧抓好通讯员队伍建设,采取县、区分级小集中的培训办法,提高业余通讯员的业务素质。两年来,县、区共培训了业余通讯员七百二十三人次。经过两年多来的培训,全县业余通讯员的素质有了一定提高,涌现出的优秀通讯员由一九八四年的三十多人上升到一九八五年的四十一人,被省级以上

    1986年04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夫妻通讯员

    陈荣忠;

    <正> 渡口车务段通讯报道组中有一对夫妻通讯员,丈夫段亦成,是金江火车站货运员、妻子孟宪英,是金江乘务室列车长。去年,夫妻俩利用工作之余写稿一百多篇,被《成铁报》、《渡口日报》、渡口电台、渡口电视台采用五十三篇,分别获得西昌铁路分局一九八五年优秀通讯员一、三等奖。一九八六年到目前为止,夫妻俩投稿一百零七篇,被各级报台采用稿件五十一篇,取得显著成绩。

    1986年04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新闻管理干部学院学生郭光泉学习成绩优异采写稿件获奖

    何伟;

    <正> 四川省新闻管理干部学院学生郭光泉,在一九八五年各级好新闻评选中,他采写的《蒲奎换酒记》获全国农民报系统及四川省好新闻三等奖。他以自己家属为题材撰写的《公开的检讨》一稿,获四川工人日报征文奖。

    1986年04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对稿酬征税答通讯员问

    本刊陆续收到一些通讯员的来信,询问关于稿酬的征税办法、范围等。我们特请四川省税务局的有关同志,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如下答复。

    1986年04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抓住问题 及时反映——采写《营山县春耕物资拉不回来》一稿的体会

    唐军;

    <正> 今年二月十八日刚过完春节假,我便到营山县供销联合社了解今年全县春耕生产物资准备工作情况。在与县社领导同志的摆谈中,获知全县大量的、主要的春耕物资拉不回来,主要原因是车辆缺油,派不出,开不动。这一严重问题在其它地方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采访归来,我反复思考和分析,觉得这不只是一个部门间的问题,也不只是一个营山县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面宽,事关当前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的大问题。出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强烈

    1986年04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调仍要重弹

    王少志;

    <正>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这句话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我还是坚持这样的老生常谈。这是因为在新闻报道中,仍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只凭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就写稿;有的人为了"抢新闻",把将来的规划当成现实来报道,把有待完成的事情当成已经完成来反映;有的是把一些话说得太满太绝,偏离了实际情况;有的是划不清新闻与文艺的界

    1986年04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通报批评报道失实者

    钟应平;

    <正> 新津县永商乡信用社业余通讯员龚贵明采写的《新津公园建成开放》一稿(载《四川日报》今年三月二十四日一版),由于作者采访不深入,将正在筹建的宝山公园报道为"开放",在读者中造成极坏影响。

    1986年04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为何不许‘一稿两投’

    卯金刀;

    <正> 长期以来,差不多所有报刊杂志均规定作者不得"一稿两投",个别报刊甚至为此对作者进行公开批评,扣以各种"帽子"。这种规定和做法是正确的吗?有利于新闻的传播吗? 首先,不许"一稿两投"是有法律根

    1986年04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怎样划分一稿多投的标准?

    张世森;

    <正> 编辑同志; 最近,我常读到"对一稿多投的公开批评"之类的文章。我是一位农村业余新闻爱好者,常给报刊、电台写稿、反映情况,想弄清一稿多投的界线和划分。如:写一篇稿件,同时复写四份分别寄给县、市、省或中央级的有

    1986年04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新闻动感

    佬洛;

    <正> 寓静于动要使新闻出现动感,除了在字里行间力求展现人物的行动之外,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使用寓静于动的写作手法也会使新闻作品出现强烈的动感。我曾经读过袁鹰同志一篇《井冈翠竹》的散文诗,其中一首写道:"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这里,竹子本是静物,它们不会走,不会活动,可是在作者笔下,它们不但会活动,而且还有思想感

    1986年04期 2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嗦和反复

    罗修云;

    <正> 许多人听过马季的相声《打电话》。本来三言两语便可说清的问题,在某些人口里竟要说一大堆废话。联想到我们现在报上的某些文章,其废话也决不算少。如一篇报道农民养鸭的消息,短短几句里就有一半是废话: "今年他们打算饲养‘菜鸭’和‘蛋鸭’,菜鸭都是体大肉美的‘娄门鸭’,养两三个月时间就能长大上市;另一种蛋鸭全部是雌鸭,主要下蛋。" 谁不知道,"蛋鸭"不

    1986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五十年代编采生活漫忆

    地山;

    <正> 我十六岁参军,入川后,曾先后在川南日报社和四川日报社工作。我的第一个职务是记者。五十年代的记者生活是纷繁而炽热的:充沛的激情,旺盛的精力,跃跃欲试的劲头,不停地在城乡奔走,追赶时代的节奏。如今重翻三十多年前的报纸,透过那发黄的版面,一幅幅彩色纷呈的生活图景,一个个熟悉的人物和镜头,一齐涌上心灵的荧幕。我深深感到群众工作是党报的生命,报纸的各项活动必须植根在广大群众之中。

    1986年04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平凡之中求‘闪光’——访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战旗报》记者赵忠路

    张忠诚;

    <正> 虎年初春,四川省一九八五年新闻摄影评选揭晓。成都军区《战旗报》社记者赵忠路所摄《黄继光、黄继光》获金牌奖。欣赏着这幅题材新颖、情感炽热、画面清晰的照片,使我这个仅在军区小报上刊用过几幅"豆腐块"照片的战士,产生了访问他的愿望。叩开老赵的门,一位身着校官服的人,放下正在擦拭的照像机,热情地迎了过

    1986年04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变相的浮夸

    王文祥;

    <正> 前不久,《工人日报》一位记者从一家大报上看到一则消息:某厂八五年产值比八四年增长十三点七倍。这惊人的增长速度,引起了这位记者的兴趣。于是,他来到这个厂采访。厂长告诉他,这个厂是八四年七月份试车投产的,当年生产的时间只有几个月,而八五年是全年正常生产。这样一对比,产值增长的速度当然就高了。比如,有个厂去年一季度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停车搞设备维修,今

    1986年04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群众自我教育的好方式

    冯定华;

    <正> 近一个时期,《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报抓住一些在群众中有重大影响的认识问题、是非问题,组织读者开展专题讨论,这是帮助人们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好办法,是群众自我教育的一种好方式。比如,《四川农民》报举

    1986年04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日报决定编写报史

    <正> 四川日报编委会最近作出决定:由新闻研究所收集整理有关史料,为编写四川日报报史作准备。四川日报先后由川东报、川南日报、川西日报、川北日报、西康日报等报纸合并而成。先后在四川日报和合并到四川日报前各报工作过的领导同志,对编写报史非常重视,热情给以鼓励和支持。原川南日报、晋绥日报新训班,以及川北日报在蓉的部分同志,已分别召

    1986年04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