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前沿视点·面向人工智能的跨物种媒介

  • 赛博格能理解蘑菇吗?跨物种民族志视野下的媒介之思

    张磊;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介研究者们关注未来的赛博格和虚拟人,却忽视了人与现存生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围绕媒介所展开的关系。无论是动物、植物、真菌、细菌,抑或是作为整体的自然界,早就与人建立了一种双向乃至多向的驯化过程,由此形成跨越物种界限的关系丛。媒介是关系丛的核心要素,它构建场所、形成生产与再生产、促成流动、形成时间序列,同时也作为一种决断装置,在生命状况中制造不平等的区隔。在“人类世”的新图景中,人类学家的跨物种民族志研究重新确定人的地位,也重新思考人与多元物种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理解媒介带来新的潜力。本文梳理跨物种民族志对于媒介的启示,尤其关注一个关键问题,即物种关系是如何借助媒介展开的。本文提出了通用语言、视角转换和跨感官转码三个关键点,认为这是跨物种媒介展开的新维度,而正是在这个去人类中心主义的展开过程中,包括人在内的各物种都有可能走向新的生成关系。

    2024年07期 No.376 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走出人类世:作为同伴物种的人工智能与跨物种交往

    宋美杰;

    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体、动植物、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等均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可对话性与能动性。“跨生命”与“跨物种”的互动已成为传播学研究不可回避的议题。本文引入哈拉维的“同伴物种”理论,采用“非拟人化”和“非客体化”的“物种”视角来审视人工智能,从关系性存在、摄受共生及文化技术交织等多重维度剖析人-AI交往的复杂性。作为新物种的人工智能,在依附与互利、演替与突变、兼容与竞争的过程中,与人类建立了紧密的同伴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走出人类世,建立异类接合、互构共成、多物种共生的人-AI交往观,迎接即将到来的跨物种、跨生命的新交往模式。

    2024年07期 No.376 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新闻学研究

  • “指示器”与“助推器”:可供性概念在数字新闻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黄雅兰;

    近年来,可供性成为理解和分析数字新闻生态的重要概念工具。借助概念史研究的思路,本文对可供性概念在数字新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性综述。基于对可供性相关中英文论文的细读,本文首先辨析了可供性作为属性/本体论和关系/认识论的双重内涵;接着辨析了可供性在研究中的两种不同角色:作为“指示器”,可供性的技术载体折射出近年来数字技术的演进路径;作为“助推器”,可供性这一不同维度的研究工具——理论、视角、变量——被应用于数字新闻研究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向不同的研究方法。本文认为,未来数字新闻学的可供性研究可以通过加强与经典传播学理论的对话以推进其理论建构。

    2024年07期 No.376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传播学研究

  • 算法、空间与权力:社交媒体用户感知算法权力的路径与机制研究

    甘浩辰;陈彦西;

    用户对算法的感知是研究用户与算法关系的逻辑起点与现象基础。已有实证研究多分析用户对算法作用与影响的感知,而算法权力的感知机制尚未得到明确的实证探析。本研究基于“网络空间”“权力线索”和“权力感知”的理论联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分析了社交媒体用户感知算法权力的路径机制。研究发现,用户藉由边界、功能及塑造三个维度感知到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中又进一步感知“操纵”“掌握”“隐藏”与“监视”的权力线索,形成对算法权力的感知;同时认知惰性导致用户感知线索过程中出现了遮掩效应,进而基于算法权力线索形成了部分中介效应机制。本研究据此构建了“算法空间权力感知机制”,将对算法技术影响的感知分析拓展为对算法权力线索的感知分析,为研究用户感知算法提供了一套基于“算法-空间-权力”关系的解释框架。

    2024年07期 No.376 36-4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7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传播与社会

  • 异项美感狂欢:脱口秀节目的幽默实践及青年情感结构反思

    晏青;万旭婷;

    作为时下青年群体热衷的文化实践,脱口秀节目成为突出景观。本研究试图借用情感结构分析“脱口秀流行”背后的中国青年情感状况和共同经验,在脱口秀文本基础上注重受众的主观认知与情感反应——对脱口秀实践中的“笑”进行解读。研究发现,脱口秀幽默话语中包含现实性、情感性及技巧性三种违反情境的具体面向,构成了从技巧接受到意义流动的幽默话语结构,违反作为“异项”的主动标出并形成普遍性态势。在幽默认知方面,观众形成了社会性洞察和享乐式体验两种认知反应。这一幽默实践过程浮现出当代青年“异项美感狂欢”的情感结构。这种对青年认知反应的观照,有助于理解新媒介文化现象,并重思社会变迁与代际心态之间的连续和断裂问题。关键词脱口秀节目;幽默;情感传播;情感结构

    2024年07期 No.376 4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传播法与伦理

  • 产业驱动下的契约设计:基于用户协议的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属分配

    张惠彬;柳森;

    ChatGPT的出现开启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新时代,引发了学界对人工智能生成物权属分配的激烈讨论。对此问题,传统的公权治理模式难以发挥预期效用,执着于等待立法确权角度进行规制恐延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为此,将原为“被治理者”的平台身份转化为“治理者”,从公权治理转向平台自治或为纾解之道。在中国与美国的产业实践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广泛通过《用户协议》对生成物权利归属进行约定,方案可以归纳为用户归属模式和平台归属模式。不同的自治方案蕴含不同的价值考量,但平台的趋利性以及优势地位极易导致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失衡。因此,有必要对平台自治模式进行合规分析,确保其在法律轨道上运行,防止合同显失公平等现象出现,才能充分发挥平台自治模式的优势。

    2024年07期 No.376 63-7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新闻传播史

  • 全面抗战时期读者的报刊阅读、时局观察与精神世界

    蒋建国;

    全面抗战时期,报刊普遍注重战事新闻的报道,内容同质化较为明显。在国统区,报刊的分布极不平衡,公共文化机构遭受严重损毁,公共读报机构难以普遍设立,普通民众订阅报刊存在较多困难。但是在民族存亡之际,社会各阶层对战事新闻较为关注,报刊仍然是传递新闻的主要媒介。战事新闻反映了民众现实生存境遇和时局动态,关涉到国家危难和个人前途命运。阅读报刊是不少读者的精神追求,读者的读报时分,无疑充满着焦虑、痛苦和悲愤。官员们比较注重战局和政治形势分析;学者则对山河沦陷无比痛惜,阅读战事新闻往往容易感时伤怀,难抑悲愤之情;文艺界人士阅读的记载虽然不多,但他们以报刊为阵地宣传抗战,对抗战新闻更是充满激情。通过不同群体阅读报刊的记录、体验和评论,大致可以反映战事新闻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影响。关键词抗战;报刊;阅读;战事新闻

    2024年07期 No.376 7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博士生新论

  • 人媒共生中的时间与记忆:论斯蒂格勒的媒介思想及其在数智时代的“延异”

    胡康;

    法国技术哲学家斯蒂格勒关注媒介的“记录”活动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效应。斯氏摒弃了传统媒介研究中的“主-客”二元立场与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媒介技术互相发明、互为补充,认为媒介乃与人共生之物。从该媒介观出发,斯氏探讨了对于人类至关重要的时间与记忆问题:他将人的感知及外在于人的媒介技术进行结合,认为脱离人和媒介技术的时间并不存在,在人媒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内在时间”与“外在时间”才会被个体所感知,媒介化的共时和实时才成为可能;认为媒介技术能够帮助人突破生理局限,详细记录个体自身难以记录的过往。媒介形成的记录是“无机”的过程,但是,记录被活在当下的个体调取与回忆之后便具备了“有机”的特质,而人媒交互中所催生出的以记忆为表征的“第三持存”,不仅对个体产生影响,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虽然斯氏对媒介的讨论存在瑕疵,但这并未让其思想失去生命力,相反,在数智时代,他的思想在人类记忆实践方面给予了深刻启示与反思价值。关键词媒介技术;斯蒂格勒;时间;记忆;第三持存

    2024年07期 No.376 8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