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 列宁党报思想的三个维度——列宁主持《火星报》工作时期开创并延展的党报思想

    陈力丹;许红玲;

    本文以《火星报》原报版面为依据,梳理第一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旧《火星报》(1900—1903)所开创的具有俄国特色的党报理论和实践。论证了由列宁开创的党报思想的三个维度,即两个要点和一个落脚点。两个要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内思想的自由交流;一个落脚点是:坚持依靠全党办好党的报刊。这构成了列宁党报思想的三维立体内容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列宁在不同时期的党报活动中不断加入更多的具体内容,从而使得他的党报思想得以丰富起来。文中的案例大部分是以往中国本学科研究没有提及的,因此本文认为,研究列宁党报思想基本构架的形成和延展,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4年01期 No.370 4-1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年度观察

  • 回归新闻的基本观念:2023年度全球新闻学研究综述

    常江;罗雅琴;罗薇伶;黄文森;

    本文利用LDA主题模型,对2023年度全球新闻学研究的前沿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综述,据此归纳出新闻学当下理论发展的核心议题和演化方向。通过对665篇学术论文进行主题聚类和文本挖掘,本文凝练出本年度新闻学研究的六大板块、20个主题,并对不同主题下的代表性文献进行分析。本文发现,2023年全球新闻学研究呈现出从不同理论传统、分析视野和批判性思维出发对新闻基本观念进行重申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折射出新闻学理论在外部环境剧烈变动时期体现出的高挥发性特征。本文进而提出,数字新闻学范式的发展亟待走出为技术逻辑所牵引和制约的初创期,应尝试通过对新闻业的人文主义价值属性的重新阐发建立兼有解释力与关怀的完整体系。

    2024年01期 No.370 1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下载次数:2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共信任与社群发展:2023年度全球传播学研究综述

    黄文森;何振婷;赵芊羽;常江;

    本文利用LDA主题模型,对2023年度全球传播学研究的前沿成果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综述,据此归纳传播学当下理论发展的核心议题和演化方向。通过对2210篇学术论文进行主题聚类和文本挖掘,本文凝练出本年度传播学研究的六个热点领域和19个主题,并对不同主题下的代表性文献进行分析。本文发现,2023年全球传播学研究体现出的三个核心特征:探讨公共信任如何在数字媒体生态下被重申和重建;阐释前沿媒介技术与不同类型群体的成长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关切人在数字信息环境下的身心健康与精神福祉。本文认为,在观念和经验高度融合的当下,过于精细的类型体系和板块意识已经成为理论成长的障碍,传播学理论体系须对支配起其发展的“社会学-政治学”二元结构体系做出更新。

    2024年01期 No.370 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2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新闻实践中的专业变革、失守与重思——2023年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

    张志安;丁超逸;

    本文以2023年中国新闻业的重大事件为观察对象,重点回顾全国两会、杭州亚运会、巴以冲突等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从报道表现、业态变迁、专业反思三个维度出发,归纳总结出本年度中国新闻业的主要特征:专业媒体通过重大事件主题报道体现专业权威,还原多维现场呈现专业报道,持续打造矩阵化传播格局;自媒体、机构媒体持续开展多元内容生产实践;专业媒体面临影响力减弱的风险,流量化和戏谑化内容广泛传播,大模型带来虚假新闻可能,这些问题促生了新的隐忧和焦虑。基于上述分析,面向未来的数字新闻业实践和发展,应当持续深化专业价值和专业思维,全面提升专业行动能力与专业实践效果。

    2024年01期 No.370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1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 ]
  • 意义理论再出发:2023年传播符号学研究前沿综述

    胡易容;马翾昂;尹婧雯;

    2023年,传播学与符号学多维度融合的趋势正在进一步深化。本文从基础理论、焦点话题、话语体系、方法论四个维度对这一年国内外传播符号学进展提供一个不完全观察。在理论基础方面,“传播之真”等经典论题在新语境下的信息论与意义论的对话中得到拓展。这一年的新媒介焦点话题是AI——以Chat 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媒介平台中的应用引发的传播符号学分析,正在催生出“准主体性”以及“后叙事性”等一系列新理论。文化向来是传播符号学的重点研究领域。基于中华文化的“符号考古”与国际学术界关注的“中国叙事”有成为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新突破的趋势。此外,作为方法论的“传播符号学”正在为包括艺术在内的多媒介、跨体裁文本提供新的话语阐释方法。符号学正在成为传播学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而作为整体的“传播符号学”作为传播学的人文学典型范式在新的理论语境下展现其理论生命力。

    2024年01期 No.370 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2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传播与社会

  • 粉丝圈群的“算法想象”:中介、物质与情感

    王仕勇;陈超;

    本文以作为平台算法“熟识者”的粉丝圈群生成的想象为考察切入点。研究发现,平台借由在套叠的界面中始终秉持对量化数据重要性的强调,以“动态量化”“鲜明标识”“可见性位置”的中介逻辑,在显现底层算法存在的同时传递着自身的价值取向。粉丝圈群面对不可见但可感的算法及由此造成的差异化情形迷思,基于官方技术文件理论,通过采取“输入-输出”实践尝试打开算法“黑箱”,逆向生成了对平台算法“流量-热度”“权重-位置”的物质化想象,以此更为高效地指导平台追星实践。我们认为,可将算法想象作为揭示个体能动性以及平台结构性力量的中介,但需注意,算法想象看似带领粉圈走向自由的美好愿景,却不自觉地触达了其自身的反面,即自我与算法共同合谋构建的确定性束缚中,那么,通过拥抱不确定性以探索主体的能动性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

    2024年01期 No.370 69-8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下载次数:20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博士生新论

  • 传播学学科互涉的历史趋向研究——基于1937—2020年的学科共现分析

    张竹箐;

    20世纪中叶,学科互涉现象开始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普及,并一举成为现代学科发展与知识创新的全新模式。学科互涉是在经典学科理论框架之隐忧日益显露的时候出现的,它并非呼吁取消学科分类,而是为了在学科交汇的中间地带谋求学科的合法性存在。鉴于此,诞生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十字路口的传播学,借助学科互涉概念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37—2020年收录的传播学学科互涉论文为研究样本,基于学科共现分析方法对传播学领域的学科互涉网络结构及其演化历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传播学的学科互涉程度越发深入,学科互涉群体间的关系也愈加稳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科学领域,传播学想要实现重大学术突破,借助学科互涉框架或许是最佳策略,因为传播学的优势在于它本就是一个多学科互涉空间。

    2024年01期 No.370 8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