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数字新闻学·新闻生产的可视化

  • 数字新闻生产创新:一项关于记者Vlog的新闻社会学研究

    梁君健;黄一洋;阳旭东;

    在国内外社交短视频迅速发展的趋势推动下,我国的传统媒体也开始将视觉化作为新闻生产的主要手段进行探索。其中,记者Vlog的尝试和普及是一种典型的新闻创新。本研究基于数字新闻学和新闻创新的理论视角,采取新闻社会学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进行资料收集,对Vlog新闻创新的微观实践及其观念影响展开探究。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时代,新闻专业性的内涵在技术使用、报道观念、专业知识等多方面出现了更新;与此同时,新闻专业性的传统要素也体现在围绕Vlog的新闻创新中。社交网络的个体化趋势与新闻专业性之间形成合力,推动了记者Vlog成为了一种具有显著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创新新闻产品。

    2022年02期 No.347 4-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4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数字新闻生产的视觉化:技术变迁与文化逻辑

    王晓培;

    数字技术为新闻的视觉表达提供可能,推动数字新闻生产的视觉转向。本文采取生态化路径考察数字新闻生产的视觉化趋势,以图像的观看、制作和传播三个动态过程为框架,系统性研究数字新闻生产的视觉化特征及其文化逻辑变革。本文提出,数字新闻生产的视觉转向带来视觉手段的重塑、新闻内容的"再媒介化"和渠道与模式的多元化,在新闻组织逻辑、叙事机制和思维方式方面,呈现出开放与透明、平等与个性以及直观与流动的文化特征。

    2022年02期 No.347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2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传播学研究

  • 数字时代的媒介仪式:解读建党一百周年全媒体传播实践

    常江;何仁亿;

    本文立足于媒介仪式的概念体系,以建党一百周年全媒体传播为个案,尝试探讨数字媒体环境下社会文化生态被编织和塑造的基本规律和实践方式。研究认为,社会整合是媒介仪式的基本功能,展演是媒介仪式的基本实践方式,而诉诸情感则是媒介仪式的基本传播逻辑。数字技术的发展在总体上强化而非弱化了媒介仪式的上述特征,媒介逻辑在社会变迁中的重要性得以提升,受到权威性力量更高程度的重视。本文据此得出结论:数字媒介仪式是一种用户广泛参与和深度介入的仪式;媒介仪式的传播有赖于对中心化和层级式的媒介逻辑的延续;数字媒体文化理论的发展要立足于对"网络化实践"的解释。

    2022年02期 No.347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4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知识类短视频关键构成要素及传播逻辑研究——基于B站知识类短视频的定性比较分析(QCA)

    刘思琦;曾祥敏;

    对知识类短视频的生成因素及其逻辑进行探究,有助于理解知识社会转型的媒介力量和文化实践。本研究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的方法从"内容属性"和"情境属性"共8个条件变量出发,对B站40个典型的"知识类短视频" UP主受欢迎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技术包装、专业生产者、定期更新是知识类短视频获得较好传播效果的关键因子,并揭示出两种较显著的微观原因组合,即理解性知识通常呈现轻松幽默的风格且时常大于等于8分钟;感知性知识通常会与公共议题相组合,呈现严肃理性的风格。此外,个人账号相比官方/机构账号更受欢迎。而整体上看,知识类短视频对公共性事件的解读有限。依据知识研究和媒介研究的多元路径,本文认为新技术的赋能使短视频成为知识社会转型中的一种媒介力量,知识类短视频作为一种浅层信息向深层过渡的中间形态,正在重塑着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新逻辑。

    2022年02期 No.347 30-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5K]
    [下载次数:15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7 ] |[阅读次数:0 ]

传播与社会

  • 社交媒体哀悼空间中的记忆书写与话语实践——基于@xiaolwl微博评论的分析

    席妍;罗建军;

    作为新的"记忆之所",社交媒体在传承民间哀悼仪式的同时,也对哀悼主体进行着技术和话语赋权,使哀悼者能够通过微观的记忆书写活动,对主流文化主导的哀悼秩序进行解构和协商。本文对微博网友在哀悼李文亮的过程中生产的文本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发现:网民的悼念文本虽然镶嵌于各种社会议程之上,但不再完全受传统的记忆"宰制者"的影响,而带有明显的个人性和自主性。通过日常化的个人表达和互文性的书写网络,网民将普通的网络空间合法化为哀悼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中,哀悼社区会对哀悼的意义进行协商,以完成一个"成功的悲伤过程"。在哀悼过程中,网民会对哀悼对象的身份价值进行争夺,不断从记忆的"工具箱"里汲取符号资源,以丰富和完型李文亮"平民英雄"的形象。随着事件发展,网民也逐渐接纳了官方赋予的荣誉身份,使得哀悼空间中的民间记忆与官方建构的集体记忆和最终趋于融合,一种新的记忆秩序也得以生成。

    2022年02期 No.347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2K]
    [下载次数:5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遥远的勾连:故事世界的边际与互文的异质性

    孙纪开;刘涛;

    在围绕跨媒介叙事展开相关研究的过程之中,互文性与故事世界常被提及,两个概念各有其特征。互文性具有批判色彩,然而跨媒介叙事语境下的互文实践服务于商业化社会,围绕故事世界而非现实世界。故事世界有其边际,用以维系自身的稳定和意义的连贯。这种边际受媒介形态、其他故事世界以及粉丝的影响。互文可以被划分为"近互文"与"远互文","近互文"扩展故事世界,同时有助于维系其边际,而"远互文"则造成文本的断裂与意义的垮塌。在商业化社会,文化产品厂商的载体属性是一个重要的解释体系,可以让"远互文"的意义成立。这意味着一种符号化的文化商业模式,是消费主义影响的体现。

    2022年02期 No.347 49-5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3K]
    [下载次数:2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媒介学研究

  • 重返“黄金时代”:媒介产品衰落与用户记忆复兴——基于一个博客平台“前用户”群体的考察

    冯济海;

    在互联网传播技术持续迅猛发展同时,不少一度坐拥亿万用户的网络媒介产品也正悄然走向落幕,基于对一个关停多年的博客平台"前用户"群体追忆自身"写博"经历的叙事研究发现,相较那些舞台中央的少数精英博客,时常被忽视的广大"草根"博主并未如预期般推动博客曾被无限寄望的传播潜能,众多用户更多是在一种偏向私密化的青春心事纪录中形成整套有着可辨识度的写作模式和风格。随着博客渐渐退出日常生活,往昔的写博岁月在用户记忆叙事里同时被刻画成一个自我的和媒介的黄金时代,个人博客也被赋予了此后功能更强的媒介所不具有的象征自我抗争的功能隐喻。时过境迁,介入一代用户生命历程的博客逐渐显现出对于个体媒介观念的特别塑造,由此也从一种独特视角揭示出衰落的媒介产品如何在其用户身上绵续影响。

    2022年02期 No.347 5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7K]
    [下载次数:1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博士生新论

  • “士与学相互正名”:无专业群体之专业报《农学报》嵌入全国的一种路径

    王强;

    近代中国西学何以传播,不同研究者对传播"路径"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以"新农学"为载体,通过《农学报》在全国的传播为个案对此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士"和"西学"的相互正名关系,自始至终地影响着国人对于新农学的接受,它们既是一种关系建构,而且也是西学接受的语境逻辑。甲午战后,面对国难,边缘士大夫缘于经济、知识和实践等劣势地位,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救亡工作,农学就是其中一项。罗振玉等以农学为根本,通过他们的"正名"使农学从"野老之学""新学"上升为"士大夫之学",宣传《农学报》进而通过农学会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嵌入。但此时《农学报》只是边缘士大夫的民间行动;戊戌庚子时期,经过体制内士大夫正名农学成为基本的国策,进而阅读《农学报》,推进农政成为了基本要求;壬寅废八股,乙巳废科举,农学成为衡文取士之学,士人攻读农学被授予进士出身,农学成为了制造士大夫之学,为士大夫正名,在这种情况下,士人对于《农学报》的阅读更是趋之若鹜。

    2022年02期 No.347 72-8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9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全球视野

  • 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视阈下西方事实核查实践探究——以RMIT ABC Fact Check为例

    刘沫潇;姜飞;

    事实核查作为媒体等机构应对虚假信息,保障真相的某种重要手段,似乎阶段性上升为热点话题。本研究以RMIT ABC Fact Check这一澳洲目前规模最大、运营时间最长的事实核查机构为解剖对象,一方面通过实地调研补充了稀缺的"双公共机构"事实核查案例,另一方面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哲学意涵,厘清了事实核查与真相的关联,为当下特定国际政治背景下理解事实核查提供了新实用主义这一理论视角,并对新闻真实研究做了有益补充。研究发现,新实用主义视阈下,事实核查机构搁置真相是什么的理论性探讨,从更具可操作性的事实入手进行核查;强调真相的主体间性而非简单的客观性;突出语境和对象在真相认知中的重要性;通过与受众开展透明的对话而非"客观"形成有关真相的共识。此外,"正当理由"在框定核查边界、选取核查言论中意义重大。事实核查提供的真相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发挥着民主监督和服务公众决策的现实作用。除了提供具体言论的核查结果,事实核查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助推培育批判性思维和务实、谦逊的社会文化氛围。

    2022年02期 No.347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6K]
    [下载次数:1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