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安;冉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风险沟通重要手段的政府疫情新闻发布,在传播政策、公开信息、回应关切、凝聚人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发布信息不专业、回应质疑不充分等问题。本文以"风险的社会放大"为理论视角,对作为风险沟通手段的政府疫情新闻发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作为风险沟通手段的政府新闻发布,在新闻发言人行为表现、疫情信息的专业供给、公共传播的价值表达等方面存在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调整新闻发布过程中行政逻辑与专业逻辑之间的关系,实现国家与公众、行政机构与专业机构之间权力的再平衡。
2020年06期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79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骆冬松;胡翼青;
谣言的传播与话语的形态总是因不同的社会情境而变化。在重大公共危机发生时,谣言的传播形态往往与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八卦和扯淡完全不同,人们的焦虑和恐慌使谣言治理的诸种手段处于失效状态。而数字平台由于作为一种新媒介技术框架更是把这种焦虑和恐慌转化成形形色色的话语斗争。社会的各种结构性矛盾在网络谣言传播中的展现使话语斗争不断转向观点极化和话语暴力。面对不断被媒介速度和流量建构的话语场,我们需要的是放弃原有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模式,以开放的心态应对新的话语形态。
2020年06期 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4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刘涛;
新冠肺炎疫情所涉及或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命题,已经逐渐溢出了现代性诠释框架,也超越了传统的制度主义理论范畴,这促使我们重新反思和理解后新冠疫情时代的"新风险社会"。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打破了风险文化赖以存在的场域逻辑,也改写了风险流动和转移的阶级逻辑,整个社会处于永不停息的"解域化"与"再域化"的生成之"流"中。由于风险文化及其话语呈现出从"生产逻辑"到"块茎逻辑"的重要转向,我们有理由呼唤后新冠疫情时代风险文化批评的生成范式。当阶级逻辑逐渐"下沉""消散"或"衰落","风险共同体"成为一个有力的概念形式,构成了我们关于后新冠疫情时代及其交往体系的想象方式。
2020年06期 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3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张放;甘浩辰;
流行性传染病危机发生时疫情信息如何影响公众情绪是一个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解释水平理论认为,心理距离是影响解释水平也即社会认知的关键。以该理论为视角,挖掘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甘肃、青海与西藏三个省级行政区微博文本形成面板数据进行情感分析、词频分析及GLS、GMM估计模型分析发现:第一,在一定的地理概念范围内,疫情心理空间距离并不存在对公众情绪的固定影响;第二,由于启动效应与图式加工两种认知机制的共同作用,疫情心理时间距离的缩短会导致公众情绪变得更加负面,存在"情绪下沉效应";此外,特定时间出现的疫情相关新闻事件也会导致公众情绪产生相应的波动,存在"情绪脉冲效应"。
2020年06期 3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60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 ] - 闫岩;温婧;
暴发于2019年末并迅速发展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本研究开展于大众媒体信息尚且不充裕的疫情早期,通过对全国32省(自治区、直辖市)243市1265名受访者的在线调查,考察疫情初期人们在媒体使用、疫情感知和个体行为等方面的总体情况。研究显示,人们对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传统媒体,而对其可信度评价却显著低于传统媒体。个体风险感知和社会风险感知构成了公众对疫情风险感知的总体估量,且人们对疫情的认知和行动彼此关联。受社交媒体使用和参与的影响,个人层面风险感知指向更积极的人际传播;受大众化媒体使用和信息获取的影响,社会层面的风险感知则更多的导向抽象的疾病知识和符合社会利益期待的个体行为。
2020年06期 5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106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3 ] |[阅读次数:0 ]
- 黄准;
<正>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灿烂且多样的传统文化。随着时间流逝,人类文明走进了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开始与科学技术相融合,更加新颖的新媒体艺术也已经逐步深入到艺术设计行业中。新媒体的应用带给艺术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与传播方式,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使艺术设计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学者马景凤所著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发展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围绕新媒体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发展路径展开了论述,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思路。新媒体艺术设计与文化思维的理论构建。近年来,随着数字技
2020年06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10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杜艳艳;
<正>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有声电影全面兴起之时,也是中国社会政治的转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犯,整个国家陷入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境地。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电影"运动犹如狂飙突进,外发抵抗日本侵略之声,内置贫苦阶层反抗之力,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以夏衍、郑伯奇、田汉为代表的音乐家,将音乐带入了这段历史进程中,开始探索新的声音表现手段,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中国左翼电影音乐运动,为当时的中国电影建立了新的观念和秩序。左翼电影运动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近代社会史乃至政治史上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鉴于此,学者王思思所著的《有声有色——左翼电影音乐的文化解读》(上海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对左翼电影音乐实践
2020年06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健;
<正>"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使信息传播生态发生深刻的变革。自媒体网络舆情汹涌,严重削弱了主流媒体的声音,对社会舆论治理带来了诸多挑战。王光辉博士的《社会舆论传播、演化和引导——网络建模与仿真视角》(科学出版社2018年11月第一版)一书按照"方法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研究思路,对网络舆情的传播、演化规律和引导干预机制进行了研究,旨在对这一现实问题进行回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网络舆情的"超网络模型"建构。复杂网络理论是舆论演化机理研究中一个较新的视角。以往的舆论演化机理研究更多的是借助社会网络探讨舆论主体及其交互
2020年06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17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正>为提高审稿时效,遵循学术出版规范,进一步办好刊物,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现将向本刊投稿的格式规范有关问题提示如下:一、论文标题:一般20字以内,避免使用不常见或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词、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二、作者署名:即作者姓名。
2020年06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为扶掖学术新人,为青年学子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本刊从2013年3月起开设"博士生新论"专栏,刊发各高校新闻传播学博士研究生的优秀论文。有关事宜如下:一、凡新闻传播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均可向该专栏投稿。
2020年06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