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全球大师访谈

  • 洪美恩:文化研究是超越国族的世界主义——不确定时代的身份迷思

    常江;田浩;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方法,对知名华裔文化研究学者洪美恩的学术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以国族身份在文化研究实践中扮演的角色为切入口,本文详细阐释了洪美恩对于后文化多元主义时代的文化理论与方法论发展的基本观点,挖掘其所呼吁的世界主义与多元文化民族志方法的价值意涵,并结合一手访谈资料探讨中国当代媒介与文化研究可能的发展路径。

    2018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1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新闻伦理

  • “国民精神导师”为何暗藏性别歧视陋习?──女主编薪酬事件背后的BBC组织文化剖析

    展江;刘亚娟;

    回顾BBC自创立来女性工作人员的发展轨迹,本文发现,由Carrie Gracie辞职引发的BBC薪酬歧视风波并非个案,BBC在致力于倡导公平正义的外表下,存在着"隐秘且非法的"薪酬歧视,而现有的英国反歧视法治体系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还发现,对于一个大型机构同工同酬的考察是复杂而又具体的。社会性的性别歧视和机构内的组织文化共同造成了性别歧视中的薪酬歧视,而BBC的组织文化特征和薪酬体系更增加了这种复杂性,组织内部的单一变革力量很难推动薪酬歧视问题的根本改变,尽管这种质变即将发生。

    2018年03期 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新闻业前沿

  • 原理、现状与局限:机器写作在传媒业中的应用

    何苑;张洪忠;

    本文对机器写作的工作原理与现状进行分析后认为,当前机器写作主要集中应用在体育、财经、犯罪、自然灾害等容易生成格式化快讯的领域,并与真人记者相比表现出了明显优势。但目前的机器写作还不是真正的写作,机器写作无法采集到线下事实,只能按照"人"设定的模块来写作,只是一个基于算法的依赖互联网大数据来源的写作工具。最后本文指出新闻人要善于利用机器写作这个新工具以顺应技术和行业变化。

    2018年03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20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 ]
  • 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与内容如何平衡

    徐少林;白净;

    数据新闻是未来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形式,用户日益习惯透过视觉形象来获取新闻信息,加之信息过载、数据间的关系复杂、显示终端的变化、美学以及视觉情感的侵入等新的传播特征和传播理念带来新的挑战,这样就对数据新闻可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数据新闻案例,探讨如何运用减法设计策略,实现数据新闻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平衡,文章总结了三点设计方法论,分别是:运用扁平化形式做减法设计、运用对比与统一色彩形式做减法设计、运用网格版面空间形式做减法设计,通过总结以期对数据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有所助益。

    2018年03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9K]
    [下载次数:20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新闻学研究

  • “场域-惯习”框架下的新闻生产:一个研究范式的学术史考察

    王敏;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形成的新闻生产社会学研究的"第一波浪潮"中,"常规"成为解读新闻生产的一个核心概念,而对常规的过度强调,也成为新闻生产社会学的一个理论缺陷。20世纪90年代,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反思新闻生产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式和理论起点,在承继"第一波浪潮"的质化研究与批判思想的基础上,将结构和能动性、宏观和微观关联起来,从而提供了一个可以在多元层次上分析新闻实践的普遍框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整个新闻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新闻生产社会学再度迸发出强劲的研究势头。对"第一波浪潮"的理论缺陷进行修正和对布尔迪厄场域理论进行创新性吸收,形成一个更具开放性、包容性以及批判精神和实践导向的研究范式,成为网络时代新闻生产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建构。

    2018年03期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3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传播学研究

  • 文化杂糅与他者想象:我国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轨迹及其心理归因

    张卓;赵红勋;

    近年来,《我是歌手》、《蒙面唱将猜猜猜》、《天籁之战》、《梦想的声音》等音乐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成为电视荧屏上一道不可忽视的独特风景。音乐真人秀节目的语境粘连与文本阐释透射着"文化杂糅"的种种表征,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等不同文化样态进行混杂、交合与碰撞,并生发出新的意义。本文借鉴后殖民理论学者霍米·巴巴的"文化杂糅"理论,通过历时性视角呈现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轨迹,认为音乐真人秀"文化杂糅"经历了从突显精英文化到强化草根文化,再到倚重精英文化,直至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融合共存的历程。"文化杂糅"的过程蕴藉着"他者"想象,"他者"作为关照"自我"的一种参照对象,把"他者"纳入音乐真人秀节目自我地域的范畴,并进行创生糅合,既可以借鉴"他者"的优秀成果,又能够检视"自我"的文化境况。

    2018年03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1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图像“武器”:“表情包”的话语与意蕴

    吴志远;

    本文以符号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为视域,对表情包的符号"内爆"所致的意义错乱、刻奇主义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认为,表情包作为虚拟社会中一种新的话语和行动象征,在戏谑精神和刻奇主义的掩盖下,具有消极抵抗和自我解构的修辞意义。通过表情包这一病毒式传播的图像"武器",新生代网民建构了其特有的行动逻辑。而这种竞赛性、消解性的图像政治,也将导致符号去主体化后的自我"内爆",并塑造一种游戏的、可供消费的历史虚无主义。

    2018年03期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28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广告研究

  • 新《广告法》下自然人虚假荐证责任制度之完善——基于保护与规制的平衡视角

    韩仁哲;李季刚;

    虚假荐证广告对消费者的伤害巨大毋庸置疑,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影响也无需累述,但实践中,一旦荐证广告被认定为虚假广告,其自然人荐证者的影响却往往被人忽视。新《广告法》(1)第56条第2款的规定忽视了广告荐证者主观心态、过失程度的不同。一味地对自然人荐证者苛以"严格责任"的规定过于极端,不利于广告市场的健康发展。以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取代原严格责任原则,在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更为自然人荐证者提供了合理的救济路径。区分不同主体、不同主观心态下的荐证责任,并明确荐证者在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荐证责任期间已届满或者符合产品责任之免责事由的情形下无需承担荐证责任,将有助于平衡自然人荐证者民事权益与消费者利益,解决二者之间的"实质公平"的问题,实现新《广告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2018年03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博士生新论

  • “我拍故我在”:景观社会中的自拍文化

    余富强;胡鹏辉;

    智能手机的出现与进化,改变了自拍图像的拍摄、观看、处理方式,使得自拍由"平庸图像"转化为"视觉奇观"成为可能。在"呈现"自拍景观之时,自我的身体图像具有审美、叙事、交际等功能。而在对景观的"凝视"与"消费"之中,自拍图像的功能逐渐被异化,进而自拍实践沦为景观资本赖以压榨的数字劳动。面对自拍景观的权力宰制,个体可以将自拍图像作为图像政治的工具,以期通过自拍实践实现自我赋权,进而促进主体的自我反思与认同,呈现主体的真实生活。

    2018年03期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40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直播弹幕:网络粉都文化的双重符号悖论

    陈新儒;陈卓;

    弹幕直播平台作为近年来网络弹幕视频的热门实现方式,吸引了大量粉丝以及各界的关注,已经在多个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然而,学界的关注度与其引发的社会热度依然没有匹配,我们有必要以网络直播平台的粉丝对弹幕的使用及其背后的粉都文化为研究对象,从直播弹幕的发送、接受、传播与区隔等具体行为讨论其中蕴含的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符号悖论,进而考察弹幕直播平台为互联网产业与大众文化带来的新的思考与启示。

    2018年03期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19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出版与编辑

  • 西方藏书票的发展及其对出版业的启示

    杜恩龙;葛琦;

    藏书票发源于欧洲,至今已发展成为了兼具实用功能、文化涵义、艺术欣赏特质和收藏价值的图书周边产品。藏书票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与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学艺术思潮息息相关,其发展变革则受到印刷技术和西方出版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同时藏书票的发展也给出版业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它不仅能够成为独具魅力的出版选题,更能够带动纸质书籍的出版和销售。

    2018年03期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全球视野

  • 传承与发展中的科威特新闻传播业

    马晓霖;孟炳君;

    科威特新闻传播业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60、70年代迎来黄金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后,不断实现行业规范与完善,并积极应用互联网等当代传播手段,实现自身的新发展。科威特新闻传播业始终坚持发挥在海湾地区的先锋作用,以及服务整个阿拉伯民族的行业原则,为海湾地区的新闻传播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8年03期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学术动态

  • 数据化、智能化:互联网“下半场”的逻辑与进路──2017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年会综述

    田莺;

    作为当下中国重要的社会变量,互联网给传媒产业格局和社会运作方式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的学术逻辑与业务操作范式已难以有效预测并适应新的媒介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梳理2017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年会上所发表的观点,结合传媒转型瓶颈的讨论,从论证作为一种新的时空场域的互联网"下半场",到辨析新媒介生态中的内容生产变革与传统媒介的应对,技术与人、传媒与社会的关系,再到媒介经济与管理研究现状与进路分析等几个方面,对以数据化、智能化为核心驱动力量的互联网"下半场"的逻辑与进路进行了阐释。

    2018年03期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1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小百科

  • 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报刊经营

    陈力丹;

    <正>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从政治上考察报刊,但也经常"单纯从出版角度来谈"报刊经营。[1]首先在政治上要获得成功,同时用前者的成功使经营上有所收获,是他们从事工人报刊事业的两方面的目的。1850年,他们就新创办《新莱茵报评论》而写道:"只有编辑部能够以后一期跟着一期间隔时间更短地出版,这个企业才会完全达到自己的目的—经常而深刻地影响舆论,而在经济方面也才会有很大的希望。"[2]在报业经营方面,马

    2018年03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列宁为第一张布尔什维克报纸写的致党内同志信

    冯菲;

    <正>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形成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多数派)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少数派)。二大后党的中央委员会、党的机关报新《火星报》由孟什维克派掌握,禁止党的印刷所排版多数派的小册子,拒绝国外多数派和国内一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把多数派的书刊运到俄国的建议;新《火星报》也不给布尔什维克派同等的发表意见的机会。于是,多数派提出要"创办自己的机关报"来自卫,这个机关报就是《前进报》(Впередъ)。

    2018年03期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求实:从青年运动领袖到中共宣传战士

    王润泽;杨奇光;

    <正>李求实(笔名李伟森)是建党初期中国共青团团刊、中国共产党党报的编辑和撰稿人,杰出的革命运动领袖。1903年,他出生于武昌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家庭,少时跟随父亲读书,有很好的文学功底。"五四"运动时期,他参加学生示威游行,参与过利群书社活动;他追随恽代英从事工人运动宣传组织工作,在恽代英支持下组织了"觉社"、"互治学会"、"爱智社"等团体,在农村进行过社会改革的试验。结合组织学生运动的实践经验,李求实通过

    2018年03期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控股的大邑安仁老公馆

    <正>~~

    2018年03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博士生新论”专栏征稿启示

    <正>为扶掖学术新人,为青年学子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本刊从2013年3月起开设"博士生新论"专栏,刊发各高校新闻传播学博士研究生的优秀论文。有关事宜如下:一、凡新闻传播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均可向该专栏投稿。

    2018年03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关于规范论文格式的提示

    <正>为提高审稿时效,遵循学术出版规范,进一步办好刊物,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现将向本刊投稿的格式规范有关问题提示如下:一、论文标题:一般20字以内,避免使用不常见或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词、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二、作者署名:即作者姓名。三、中文摘要:控制在200字以内,简明、确切地论述研究目的、原理和结论,具有相对独立性。不需要英文摘要。

    2018年03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