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粉和;吴慧慧;
邸报是中国古代官府发布新闻信息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报纸。笔者搜集了新闻史学界关于邸报研究的文献资料,对其研究角度、内容和研究存在的缺失等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在前人基础上提出研究新视角,望能对未来邸报的研究提供参考。
2016年20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强;张怡;苏丹;
何微是西北政法大学的前身西安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时期的副院长兼教务长。来校工作之前,他已长期执业于我国的新闻实践工作,深谙新闻规律;来校担任领导职务后,又长期从事新闻教学和教育工作,对新闻教育规则也十分熟悉。上世纪60年代,何微较好地克服了当时因国家经济困难,新闻教育将被裁撤的种种困难,使西北政法大学的新闻教育在当时得以保留并坚持培养完首届学生。随后又经他长期呼吁,在文革中停办的政法新闻教育,终在上世纪90年代得以复办。他不仅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教育发展史上两个重要阶段的奠基人,而且还摸索出一套"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规律,体现了他"新闻有学"的教育培养理念,对今天政法大学的新闻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启发。
2016年20期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贾登红;
<正>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图像转向","视觉书写"已被人们所广为熟知与认可。"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进步;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倒退,因为这样便产生了一个由诱惑人的图像构成的复制的表层的世界"~[1],受此影响,文化史、历史学等研究领域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痛并快乐着的"图像聚焦"。这一聚焦,不仅体现在图像对于史料范畴"富有争议性"的扩充,更体现为图像在他者(也即其他学科)诉求延伸的场域下对本我(图像自身)研究方法方法论上
2016年20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何瑜昇;李畅;
对于消费文化而言,如何再现物的视觉形象构成了整个消费环节的重要前提。摄影通过技术性操弄塑造出一个个完美符号,通过在符号世界里所营造的仿像,歇斯底里的诱发消费欲望无限膨胀,最终超越消费者的真实消费需求。摄影从人类社会的记录者、旁观者演变为消费文化的形塑者,通过一次次的个体行为将"物的语言"转变为"人的语言",通过符号的细节化展现,直接吁求消费者的在场感和参与感,摄影俨然成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缔造者,实现者,这无疑不是其在消费社会背景下自身的一个重大变化。
2016年20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方小虎;
<正>保持记者本色,担当职责使命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根本追求。这是由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特点和媒体格局、舆论生态深刻变化,以及党的事业发展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决定的。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
2016年20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晓静;
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为计量基础,以产业规模为视角对广告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阶段定位,结合广告产业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将广告产业划分为形成阶段(1979-1992),成长阶段(1993-2021),并将于2022年步入成熟阶段。文中对各阶段的发展特征进行了识别和描述。
2016年20期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郑跃;
作为文化产品的纪录片应兼具文化品位、社会责任、商品属性的三大特征,然而近几年纪录片被弱化的商品属性在诸多作品中突显,在叙事方式、形式风格、制作和营销发行方式等方面均呈现出一种娱乐性的趋向。纪录片娱乐性趋向是其改变"姿态",转向以大众为导向,从服务精英到娱乐大众的转变,用"微笑"面对观众,是纪录片从"工具化"向"市场化"的转变,更是从"被动发展"向"主动发展"的一个转变。但与此同时纪录片的创作也应肩负保持品格和培养大众的责任,实现大众、社会、纪录片本身的共同发展。
2016年20期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唐瑞蔓;
遗产电影研究从最初的完全意识形态化、英国化,发展为多元视角、多种方法并存,跨地域、跨文化的批评维度,并推动"遗产电影"从特定政治时代的批评术语,发展为一种可借鉴的类型理念。开展中国遗产电影批评,推动中国遗产电影类型的语境生成,有助于提升国产片的民族性与文化性,形成历史文化传播的电影渠道。国内外一系列触及我国历史文化表现的先行作品,奠定了"中国遗产电影"发展的实践基础,也提示出中国遗产电影批评的广阔空间。
2016年20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覃媛元;丘海薇;
在传媒文化深刻影响世界的今天,影视艺术成为了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尽管已经跻身世界影视大国行列,电影票房呈现爆发式增长,电视剧发行和收视稳踞全球榜首,但遗憾的是,全媒体时代西方文化的无序进入和强烈冲击,使得中国影视作品与传统文化精神渐行渐远,沦为时代无法容忍的格局之小,观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本文在文化断裂的视域下考察中国影视创作现状,以期为中国影视的良性发展和中华文化的真正复兴提供借鉴。
2016年20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爱玲;丛雅清;
研究主要通过"大阅兵"在微博平台的传播,具体分析被传统媒介预构的"媒介事件"话语共识,在自媒体平台到底存在话语解构危机还是共识重建效能?研究发现:自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更倾向于构成一个不同言论相互影响的"诠释社区",但这并不影响专业媒介在"媒介事件"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同时,这种网络围观和集体协商过程也伴随着冲突与"脱轨"的话语显现,但其中的一些"抹黑"或"破坏"性信息,只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下的边缘性存在;同时,微博评论的立场与原微博立场有较大联系,负面立场的信息传播效果更好,这警示各大传播主体应积极利用微博平台理性表达自身观点。
2016年20期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9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沈淑祯;邓凤仪;黄合水;
本文运用二手资料分析方法,对信息内容提供类、技术服务提供类、交互娱乐类和商务交易类四大类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网络媒体盈利模式共有四大类十六种。据此,本文在对每一个具体样本盈利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网络媒体的基本盈利模式,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2016年20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媛媛;张璇;
"意见领袖"作为传播学中的基本概念,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其表现与特点都呈现出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的特质。随着微博社交平台的逐渐发展,微博意见领袖这一角色也在逐渐发展成熟。微博意见领袖的一举一动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受众的舆论走向,左右着大众媒介的观点。本文选取四位在各自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微博意见领袖,对其微博进行量化分析,从中归纳出新媒介时代微博意见领袖的特点,并对微博意见领袖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探讨。
2016年20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0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何华琳;董小玉;
2016年,我国内地掀起一股"纯网综艺热",各大网络平台竞相施行网综策略,行业势头正劲。本文以《火星情报局》作为分析对象,透析"纯网综艺热"背后的网络文化特征,包括"污"的消费、自由表达、崇尚个性、求新逐变、弹幕文化等方面,并围绕过度狂欢、过度娱乐、过度解构对网络流行文化进行了反思。
2016年20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9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