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文俊;
1905年至1945年,日本在殖民统治旅顺大连的过程中频繁进行新闻立法,其中以《关东州及南满附属地地出版物令》的制定与讨论最具代表性。由于当时日本新闻立法的环境及该法案与日本对满政策不符的关系,它最终被日本政府撤回而未得以颁布,致使目前中日学界根本无人提及。笔者通过对原始档案的梳理与解读,一方面,指出它是日本中央政府首次为殖民地量身打造新闻法,足以代表日本殖民地最高的新闻立法水平。虽然此次立法未能完成,但是直接影响到后来"满洲国"新闻立法。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它是内地延长主义与在地化的杂糅,综合了当时日本国内《出版法》与《新闻纸法》的核心内容,是日本内地延长主义的直接体现,同时在延长的过程中对日本法律进行有意识的删改,使之服务于在地殖民统治的需要。它对于新闻与出版而言限制充分而保护缺失,本质上仍然是一部出版物管理法,可谓是一部钳制新闻与出版自由的恶法。
2016年13期 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戴宇辰;
本文梳理了功能主义传播观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比较的视野讨论了功能主义传播观的三个预设,即"传播的功能即传递意义"、"社会结构是预先给定的"、"传播主体是理性主体"。本文强调这三种预设虽然是该研究的逻辑起点,但如果一味不加反思地将其运用于当代传播研究之中,必然会造成其研究的局限乃至狭隘。本文通过将其理论预设置于比较的视野之中,探索了各个学科的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传播功能"、"社会结构"、以及"传播主体"的不同解读,有利于打开功能主义传播观之外更为宏大的视野。
2016年13期 12-1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冯强;李孝祥;
本文以一起记者被打事件为例,分析了推动维权活动展开的两个相互交织的因素——微博与意见领袖,并探讨新媒体环境中记者维权倡议和利益表达的实践空间。研究发现,微博在S事件动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包括事件直播和可视化,建构群体认同,传播抗争诉求和展开话语博弈等,进而促成了舆论共鸣;"意见领袖型"记者起到了居间联络和组织动员的作用,这包括建构虚拟组织、情绪动员和联络制度性社会资本等。本文最后讨论了新媒体环境中记者维权活动的可能性及局限。
2016年13期 17-2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奕欣;李保滨;陈爽;王可欣;周明洁;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网络对社交孤独的影响,探明网络使用和社交孤独双向影响的机制。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的社交孤独感及其投入三类七项网络服务使用行为的频率:1.社交型行为:使用社交网站、在线即时通讯、玩网络游戏;2.休闲型行为:观看网络视频、浏览购物网站;3.信息型行为:浏览学术网站、浏览新闻网页。检验交叉滞后中是否存在的因果联系。结果发现,使用在线社交网站、观看网络视频和浏览购物网站时间可以正向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社交孤独;社交孤独可以正向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浏览购物网站和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在线聊天、浏览学术网站、浏览新闻网页与社交疏离感没有显著效应。不同的网络行为与社交孤独之间关系并非一致的,观看网络视频和浏览购物网站行为会导致社会孤独,而社会孤独又会促使个体出现更多的浏览购物网站和玩网络游戏行为。
2016年13期 47-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宁;陈素惠;
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推动城中村改造,推进城镇化进程。但是,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选取与媒介相关的社会认同、社会关系和社会参与城市融入维度,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新媒体对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具有促进作用,且新媒体的不同功能特性对城中村居民的城市融入具有不同的影响:在社会认同上,新媒体对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自我认同;在社会关系上,新媒体社交成本较低,其社交功能使得新媒体在拓宽居民社会关系网络上效果显著,但这只是一种弱关系网络,信任度较低;在社会参与上,新媒体赋予城中村居民以话语权,提供了一个接近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舆论平台,激发了城中村居民的社会参与热情。
2016年13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培超;
在演进的过程中,互联网内容产品的内在结构较为稳定,可从"内容—渠道—用户"3个环节构成的结构链条来对内容产品的属性加以认知。内容产品间的差异,本质上为结构链上不同环节或维度上的差异。此外,还可从"属性—规模—价值"的层次角度对内容产品进行认知。从内容产品结构链出发审视内容产品,可见其演变趋势:一是在内容上不断进行细分;二是在渠道上有内容平台兴起;三是对用户注意力开发的不断深化。未来,机器人写作对内容产品的意义非凡,一种新内容生态可能形成。
2016年13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力丹;
<正>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组建的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由正义者同盟转变而来,1847年6月在伦敦秘密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威廉·沃尔弗(Wilhelm Wolff,1809-1863)代表布鲁塞尔各支部,恩格斯代表巴黎各支部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讨论了同盟章程初稿,摒弃了密谋式的内容。大会还一致决议出版同盟的机关刊物《共产主义杂志》,任命沃尔夫为编辑。为了预先
2016年13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雅娟;
<正>1877年7月1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是一份论述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理论刊物办刊方针的重要文献,全文约700字,收入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34卷48-49页。马克思在这封信中,就新闻工作者、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改良主义者维德·弗兰茨(Wiede Franz)创办《新社会》杂志并邀请他和恩格斯撰稿一事,论述了
2016年13期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永华;王硕;
<正>《关于我们的报纸》是张闻天为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斗争》所撰写的理论文章,署名"洛甫",刊于《斗争》1933年12月1日第38期,全文约6500字。1933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无法继续在上海立足,上海"临时中央"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迁入江西瑞金。"临时中央"与"苏区中央局"合并为"中共中央局",原本在上海工作的
2016年13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