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刊首寄语

  • 参与改革 研究改革 宣传改革

    <正> 我国改革开放的大业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她在历史的长河里奔腾突进,冲浪越险,势不可挡。新闻界在这股大潮的潮头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要从历史的深处观照,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鼓与呼。要宣传好改革开放,只有参与改革,研究改革。如果不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只是站在岸边远远瞭望,仅仅捕捉几朵冒出的浪花,就不能反映这场伟大的实践,更无法指导这场伟大的实践,就对历史欠下了债。参与改革,并不是要求每个采编人员到企事业单位去挂职、兼职,亲手操作改革。而是要求身入与心入。所谓身入,就是从会海中走出来,从办公室里跨出去,到基层去,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感应群众的脉搏,倾听人民的呼声,关心群众的创造,与他们

    1992年04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解放思想深化新闻改革

  • 报纸市场——改革要素

    万一知;

    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中,新闻改革已理直气壮地提到了新闻界的议事日程上。怎样发展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新闻业?怎样办好既能充分体现党的声音、又受广大群众喜爱、并各具特色与个性的报纸、广播、电视?怎样借鉴国外大众传播文化的优秀成果?……在深化新闻改革中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难点需要探讨,本刊此期组织了4篇文章抛砖引玉,欢迎广大新闻界同仁和通讯员积极参与讨论。

    1992年04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外省报刊动态

  • 外省报刊动态

    <正> 外刊摘发本刊文章:本刊上期发表的《六省(市)报总编辑谈改革开放宣传与新闻改革》6篇文章及编者按,被江西日报新研室编的《报刊动态》转载。深圳特区报八评获万元重奖:该报今年新春8篇评论文章,及时、准确、全面地传达了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文风清新活泼,在港澳地区和国内反响很大,最近获广东省新闻学会特别奖励。解放日报奖励皇甫平:"皇甫平"去年在解放日报发表重要系列文章,在国内外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也受到某些批评与责难,最近该报编委会决定奖励1000元。

    1992年04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探讨

  •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不要过宽

    夏鼎铭;

    本刊关于《新闻本质真实论》的讨论告一段落后,又收到复旦大学副教授夏鼎铭的文章,对新闻真实性的含义以及如何认识"本质真实"的问题,作了明确而中肯的论述,读之很有启发,现予全文发表。

    1992年04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回忆录

  • 半个世纪的办报生涯

    雷勃;

    <正> 光阴易逝,转瞬间,五十一个春秋过去了。我自1940年春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半个世纪以来,在党的关怀教育下,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逐渐成长起来。在办报生涯中,从办油印报、石印报到铅印、胶印报。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以后3个历史时期,其中工作过的报纸有13家,参加创办和主持创办的报纸就有6个,备尝了个中的欢乐和艰辛。1940年初,新四军五支队(罗炳辉任司令员),从国民党顽固派统治下解放了原属安徽省、现属江苏省的盱眙县城。当时不满18岁的我,怀着满腔的抗日

    1992年04期 12-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业务研究

  • 新闻批评中的类被批评者

    席文举;

    <正> 本身的问题与被批评者被批评的问题相同或类似的人,叫做新闻批评的类被批评者。例如,批评某某某在确定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时受贿8000元,社会上那些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的人,就是类被批评者;批评某单位服务态度恶劣,社会上那些服务质量差的人就是类被批评者;批评某领导虚报数字获取先进称号,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就是类被批评者。当然,收受贿赂的数量、因什么原因收取贿赂、服务质量差的程度、弄虚作假的手法等,都可能各有不同,但都不妨碍把

    1992年04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界

  • 新闻界

    <正> 朱镕基副总理在看到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2月27日送去的情况汇报后,3月2日在报告上批示:"‘中国质量万里行’一炮打响,反映甚佳,可喜可贺。我已向总书记、总理和薄老报告,李鹏同志说:‘搞得好,震动不小。’希望再接再厉,推动‘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

    1992年04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不要这样写

  • 不要这样写

    黄成炬;

    <正> 下好一着棋精制椰汁攻破两道关喜登国宴海南遍地椰树。可是地处海南首府的海口罐头厂一直无法利用这种金子般的资源。将椰子汁加工成罐头,最难解决的是储藏保鲜。人们为此探索了15载。日历翻到1986年。在海口电子工业公司等单位以重视科技出名的王光兴出任海口罐头厂厂长。他力撑厂里的科研所所长郑子龙组建攻关小组,目标:椰子汁深加工。为顺应世界饮料市场"回归自然"的大潮,攻关小组给自己的重担猛加码:"不添加糖精,不添加防腐剂,要天然,要营养,要安全保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七个月后,攻关小组对外公

    1992年04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絮语

  • 我看编辑这活儿

    曾伯炎;

    <正> (征文)做编辑,便多一种"读",读四面八方飞鸿衔来的信和稿,大千世界,齐涌案头,万象人生,尽收眼底,它们传来信息,洋溢情感,送来优美,也将丑恶,一层层剥给我看。这种读物,是不做编辑的人,享受不到的,又因它们常是那些生活激流里的人,挤时间匆匆命笔之作,就总有一种生活气息,充溢在字里行间,生活里许多真切的现象,也引出你的感喟,新奇或思索,通过这种阅读,使我与生活保持一种联系,从这角度看,这是一

    1992年04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我的一次失误

  • 人与牛羊争草场——报道牧区开荒种粮食的反思

    贾树端;

    <正> 俗话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真正聪明的人,能尽快化糊涂为聪明,也就更加聪明。可说来好笑,少数人一时糊涂可延续到半世以上,还不知能否大彻大悟!看来,我属于后者。1989年金秋季节,我随参加四川工人日报川西北片区优秀通讯员表彰会的同志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实地采访,旧地重游,感慨良多,采写了三篇"雪山草地情思"。10月19日,川工报四版刊出了"情思"之三,有那么一段话,"回顾这段农村生活(指1964年秋季在茂县渭门乡椒园村驻点参加社教运动补课),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严密的组织性纪律

    1992年04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版面评析

  • 主次分优劣 浓淡显高低——对我省市地州报3月1日版面评析

    萧朝经;

    <正> 一张报纸,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版面。端庄秀丽、美观大方的版面,会使读者赏心悦目,引人入胜;反之,呆板沉闷,或杂乱无章的版面,难免使人望而生厌。今年4月、5月,我参加四川省记协、省新闻学会委托《新闻界》编辑部组织的部分地市报纸版面评比,对此有较深的感受。一人们读报,当然主要是为了阅读报纸的内容。报纸影响读者最深的,也往往是报纸的内容。我们常说要加强报纸的指导性、可读性,提高报纸的质量,更多的是指报纸内容来说的。但是,读者打开一张报

    1992年04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采访与写作

  • 下功夫提高消息写作质量——对1991年全省好新闻(消息)写作评述

    邱沛篁;

    <正> 从参加1991年我省好新闻评选活动看出,去年我省在消息写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消息作品荣获好新闻奖,不少消息发表后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反响,受到读者好评。但是,消息写作的水平还不如人意。从数量上看,在推荐参评的新闻作品中,通讯达184篇,消息却仅有101篇。从质量上看,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缺点与不足。本文拟着重谈谈消息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992年04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长镜头

  • 阿拉法特失踪后的新闻站

    李国威;

    <正> 突发事件是对记者最富魅力的挑战。1992年4月8日,巴勒斯坦国总统、巴勒期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撒哈拉沙漠中失踪,继而死里逃生重新露面;这一天.世界各大通讯社各显神通,那种争分夺秒的时效竞争,难怪使人感慨:"在重大新闻面前,一分钟好比一个世纪。"。

    1992年04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史角龟镜

  • 日本记者追逐影星艳事 山口百惠险些葬送声名

    蒋晓丽;

    <正> 1976年5月中旬,在日本颇具影响的《问题小说月刊》,登载了两篇由"本志特别采访组"撰写的报道,题为《定本·影星交欢图》、《通向欢娱的起点——处女篇》,并在旁边配了一幅插图,插图上,裸体的山口百惠被一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子从后面抱住,另一男子正在一旁为这一色情场面拍照。事过不久,在《女性自己》杂志上,又刊登了一篇名为《狂乱的"性爱"被揭发出来的影星们一片混乱》的报道,报道以山口百惠为主角,详细地描绘了众影星们的淫乱生活,其中谈到这样一个情节:在摄影棚的一角,一对男女紧紧贴在一起,当有人走近时,两人便迅速闪开了,那个女的就是山口百惠。这两家杂志绘声绘色的报道,不啻给日本人心目中的"纯情偶像"——山口百惠以沉重的打击,为她的演技所倾倒的影迷们从来都把她作为影视圈里的"圣女"来加以狂热的崇拜,而今的"百惠轶事",使其这座

    1992年04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通讯员园地

  • 角度与深度

    高建平;

    <正> 芦山,是四川盆周山区小县。全县11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达10万余人。在这样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经济落后的地区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有无"文章"可做?对此,我曾傍徨、悲观、失望,艰难地度过了一年多的不平静岁月。现在,我采写的各种稿件有60多篇分别被《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报》、《四川经济报》等20多家报、刊、台采用。我的体会是:巧选角度,写出深度。怎样巧选角度?就是不但要明确是否可写,还要明确怎么写出新意。1990年,中央关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

    1992年04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声屏世界

  • 电视新闻画面与解说词的关系初探

    钱梅;

    <正> 电视新闻,能使受众在接受新闻时有身临其境之感。构成这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再现新闻现场情景的画面和有关新闻内容的解说词。不同的记者在表现新闻主题的方式上,运用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着重画面,有的着重解说词,有的则是画面和解说词"平分秋色"。如何认识画面和解说词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报道中处理好两者关系,对于发挥电视新闻视听优势,搞好新闻报道,是十分重要的。电视画面是电视记者的语言

    1992年04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地市县报之页

  • 加强科技宣传 促进农业发展

    江映如;

    <正> 《三台报》根据本县地处丘陵,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实际,加强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宣传,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被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誉为"农民的知心朋友"。回顾这几年,我们在加强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方面,主要作了以下工作:一、编辑、记者自觉把农业宣传放在首位。我们除教育编辑、记者克服"重城市轻农业"的思想偏向

    1992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摄影名作赏析

  • 写实摄影大师 亨利·卡茀埃——勃列松

    朱枢;

    <正> 亨利·卡蒂埃—勃列松(1908年—,法)的摄影作品是世界摄影史上一座耀眼的里程碑。他虽已于1980年退休,但作为"抓拍摄影之王",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位这方面的大师所取得的成就,能够与之相埒。他是新闻摄影的一代拓荒者,他在"纪录报导"与"艺术境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赋予了新闻摄影以无可辩驳的审美价值。今天,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发散着史诗般的芳香,纪录着他那一个时代的人所经历过的沧海桑田、丰功伟绩和胡作非为。在他执业的40余年中,人们简直无从想象,在那千头万绪变幻莫测的世界风云和人生舞台上,他那些在细节上异常完善而在内容上又十分神秘动人的画面,他是怎样发现又是怎样可圈可点地完成的!当年:甘地遇刺身亡,他恰恰就在印度;北京解放,他恰恰就在故宫广场;乔治六世加冕,他恰恰就在特拉法尔加公园;德国分裂为二时,他又恰恰就在柏

    1992年04期 4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书评介

  • 形式和内容都新——读林永年著《新闻报道形式大全》

    马闻理;

    <正> 马克思在帮助恩格斯分析如何为报刊撰稿时说:"人们要求新东西——形式和内容都新。"(《马恩全集》第32卷91页)这里他谈到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以及读者对它们的共同要求。对新闻写作方面的书,读者也同样要求形式和内容都新。翻阅《浙江日报》编辑林永年的新作《新闻报道形式大全》的目录,它展现了我国当代丰富多彩的新闻报道形式(体裁),使我顿生一种"新"的感觉;细读这本书的内容,在写作方法上也有一种"新"的感觉。

    1992年04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开阔篇

  • 开阔篇

    <正> 扩版现象的喜与忧遍及全国的周末版、星期刊、扩大版规象,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进步、繁荣的标志。但从总体情况分析,有喜亦有忧。其喜表现为:一、内容丰富。它反映了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问题。过去正版难以刊载的时事新闻、背景新闻、解释性新闻、阐述性新闻纷纷见诸报端。二、可读性增强。除揭示深刻、解析人理的新闻外.还展示了大量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接近性和娱乐性的新闻。三、写作上有突破。记者、编辑们对形成定势的写法已不满意,只得变换手法,把新闻写得精彩

    1992年04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革目标:提高素质

    王继槐;

    <正> 新闻改革不是一个新问题。这些年来,大家本着在宣传改革中改革宣传的精神,做了不少工作,成效也是显著的。但是,当前改革开放大潮的新形势又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要求新闻改革深入一步。我感到,有一点需要加以强调,就是通过新闻改革要切实提高宣传素质和新闻队伍(包括新闻单位负责人)素质,提高宣传素质是新闻改革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及其成果的体现。如果改来改去,宣传素质没有真正得到提高,那就不能算作成功的改革。而宣传素质的提高又有赖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因此只有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会卓有成效。

    1992年04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系统论与新闻改革

    杨文镒;

    <正> 改革不仅仅是要改变社会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改变思想方式。新闻改革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理所当然地应该首先把不断变革思想方式作为重点。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上的系统科学,为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新闻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论。现代系统科学要求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有机的动态系统来考察,并通过控制协调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关系,使其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产生出整体机能大于各要素功能的简单集合。任何一个有效的系统必须具备这样三个特征:整体性,系统内孤立的各部分总

    1992年04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强化广播电视改革

    陆原;

    <正>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们广播电视改革开放的节奏也要相应合拍。这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在这个关键时候,有必要回顾一下我们广播电视宣传走过改革的路子,思索一下今后进一步改革的取向,以此作为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改革开放13年来,我们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指引下,冲破"左"的禁锢,坚持实践标准,在宣传工作中探索和开拓,重视扬声屏优势,汇巴蜀精华,使以宣传为中心的广播电视事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生面。1991年与1978年比较,全省广播

    1992年04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真漫话郭梅尼

    左朝胜;

    <正> 郭梅尼,蜚声新闻界的名记者。获全国首批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被评定为全国首批高级记者,不久前又荣膺全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美国传记研究会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她收入《世界名人录》,并聘请她为顾问委员会的顾问……然而,和她一相处,你就会忘记这一大堆荣誉、头衔。郭梅尼就是郭梅尼,任何荣誉和头衔都不足以包容和取代郭梅尼的魅力。郭梅尼今年56岁。38年前的6月,她开始当记者。当面,我们叫她"老郭";背后喊她:"老太太"。

    1992年04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经济台“轰动效应”的思考

    张声远;

    <正> 从1990年元旦清晨开始,近半个四川的上空响起了四川经济广播电台这个陌生而亲切的呼号,从此,一个新的广播形象诞生了。刚刚问世的四川经济广播电台在"开台寄语"中这样对听众说: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们将在直播话筒前,用至真、至信、至诚、至爱与您交流,为您服务。我们渴望走进您的生活,走进您的心灵,伴随您漫步多彩的人生旅途……显而易见,四川经济台作为一个传播主体,从一开始就看重与受众的双向交流,强调宣传的贴近性。一年多过去了,效果怎样呢?有这样几个数据不容忽视。有关部门抽样调查统计,在成都地区所有的新闻传播媒介的受众中,有一半以上收听四川经济广播电台;

    1992年04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记者生活圈 路在脚下——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成都军区记者岳林才

    肖坤友;

    <正> 120年前,团报道组长在新兵连看上了岳林才在黑板报上显露出的"小才",于是他在分下老连队第36天就从施工坑道调到报道组,从此玩起了笔杆子,投足新闻路。调到团里不久,岳林才不那么容易但也不那么很难就在驻地《安康日报》上发表了处女作——《站岗》和散文《党旗颂》,并在同一期刊出。他激动了,其他新战友更是羡慕不已。但他在新闻之路刚举步不久就摔了一跤。那天,热情极高的岳林才拿着一篇报道部队修桥的稿件请政治处副主任审查,不想却挨了一顿"尅"——原因是他没有弄清楚任何一座桥必定有两个桥台的基本常识,在稿件中说了外行话。于是他被发落到

    1992年04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到外国去——女记者的故事之一

    魏晓霞;

    <正> 一个秋风秋雨的晚上,作了4年记者的杉突然来说她要去相亲,对象是一位热爱祖国的香港同胞。杉说得激动处仿佛幸福便在眼前,杉又说得凄惶,未来毕竟尚不可知。她自信的目光中闪出的忧郁让我吃惊。那个晚上,我的脑海中总是出现着杉那欣喜又忧伤的眼神,在心里对自己说写写我的那些已经出去或正在做着出国梦的同事们,写写她们的另一段故事。1雪一直都不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人物。就象她刚到报社那会儿,她的美丽和伶俐很让人们议论了一阵子。人到中年的她会恰到好处地冒出些"童言无忌"的话来,让听的人明知是假却信以为真地感到舒服。这一次她让人们惊讶的是她就要出国

    1992年04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省市、地、州报评比名次

    <正>~~

    1992年04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闻与文学的嫁接

    地山;

    <正> 新闻是信息的传媒,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而文学是塑造形象的艺术,以想象为特征,二者各有不同质的规定性,艺术真实不等于新闻真实。谁如果把新闻当做文学来创作,势必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那是绝对不容许的,但新闻和文学也非毫不相关。中外好些知名作家是记者出身的。苏联的西蒙诺夫、法捷耶夫、波列沃依在卫国战争中都当过记

    1992年04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突破传统 追求新颖——浅谈报纸编排新趋向

    田原;

    <正> 九十年代,报纸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只说一点:现在全国有1.8亿台电视机,抢走了报纸的大批读者。报纸如何稳定和扩大读者队伍,是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不难看出,近年来,许多报纸在内容上除向"深度、广度"进军外,还掀起了一股股扩版增刊的热浪,力求扩展、延伸报道面,增大信息量;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也在"日日新,又日新"。千报一面将成为历史。如今,报纸的版面编排已呈现出新的趋向,即突破传统的一些规则,追求活泼、新颖、醒目的版面效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图片在悄悄地"长大"。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到,报纸对图片的运用,不仅成为每天版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其数量

    1992年04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记者由“穷”变“富”之路

    吴双焕;

    <正> 同行们习惯地把记者分成两类:一类是"穷记者",一类是"富记者"。"穷记者"在写完指定的稿子以后,口袋里空空的,如果要他作点补充就没有材料了,要他另写一篇,更无门路。"富记者"则不然,随时随地象海绵吸水似地去占有各种材料,完成一篇篇的报道之后,脑子里还有丰富的储存。这些"储存"来自他们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积累。新闻是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以及社会各个领域发展变化的最迅速最真实的记录,是时代精神的迅速反映。所谓新闻采访写作,从本质上讲,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对社会生活中每日每时产生的新事物、新问题、新形势进行调查研究,搞清他们的

    1992年04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向群众学习语言

    张晓明;

    <正> 我开始写作,人物语言总是"四不象",人们说小孩象个政治家;老大爷、老太婆会打"官腔"。在实践中认识到:要用好语言,首先应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生动、精彩的语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好这些语言,不仅能使作品通俗易懂,而且运用

    1992年04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侃”新闻

    石廷云;

    <正>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可我觉得通讯员在采写新闻中多"侃侃"大有益处,它能提高我们对新闻价值的认识,还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和点子。一次,我和几位同志"侃大山",有人道:"某矿的一个采煤队生产刷新了纪录,他们敲锣打鼓向矿里报捷,然后矿领导又敲锣打鼓向他们祝捷,好不热闹。""产量这么高,可以写。"同志们一下"侃"到了新闻上。不过,马上又有人反"砍"一刀:"油水不大,最多只能发条简讯。"大家一想也是这个理,一个队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这盘棋里,毕竟分量太小了。于是你一言我一语继续"侃":早些年,队里完成任务,矿上就敲锣打鼓送捷报,后来奖金时兴了,锣鼓

    1992年04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个热心新闻写作的个体户

    王贵安;

    <正> 中国新闻学院进修二部的教室里,端坐着一位年已45岁的学员。在该院今年首届新闻培训班的90多名学员中,他是唯一的个体户。他就是宜宾地委宣传部特邀自费生何平。何平仅有初一文化程度。198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自此,短短几年里,他先后在省、地、县的报刊、电台发稿数百篇,去年他采写的特写《闹洞房别开生面》、《难新人妙语联珠》,分别在《宜宾日报》、《四川农村报》发

    1992年04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搞好科技报道断思

    朱文华;

    <正> 搞好科技报道,是地市报纸的一项重要任务。科技宣传要面向经济、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群众。涪陵日报按以上指导思想开展科技宣传,对促进干部、群众增进科技意识,给予科技事业道义、物质上的支持等方面起了显著作用。

    1992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