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化高;
<正> 金秋十月,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赴云南边防前线采访团的十四名新闻记者,怀着对南疆将士的崇高敬意,乘坐披挂绿色尼龙丝伪装的军车,越高山、穿深谷,冲过道道敌炮封锁线,到了举国瞩目的老山、者阴山,扣林山前缦采访。为学习、宣传他们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战斗、共同御敌的模范事迹,
1986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新闻工作要"再展宏图",就要"为改革唱进行曲,不要唱催眠曲"。在改革中,"新闻舆论不能出杂音,只能是向前,向前,再向前!"这是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同志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日在全省新闻工作座谈会上讲的话。杨汝岱同志在这次座谈会上,谈了新闻工作者如何贯彻全国党代表会议精神的问题,也
1986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心中有理想的光,脚下有坚实的路"。这是《四川农民》报青年记者敬永祥,在省记协去年四季度召开的青年新闻工作者理想、宗旨、纪律的座谈会上发出的心声。他的发言获得了其他发言者的热烈反映。《四川石油报》王旭、《四川林业报》蔡建刚、《四川人民广播电台》
1986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万宗庆;
<正> 一九八五年十月中旬,浙江日报、湖北日报、广西日报、甘肃日报、黑龙江日报、河北日报、四川日报、云南日报、贵州日报、大众日报、福建日报、内蒙古日报、战旗报、乐山报等十四家报社的总编辑和从事理论宣传的同志,在成都举行了报纸工作改革和报纸理论宣传经验交流会议。会上,同志们着重地围绕报纸怎样把物质文明建设的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结合起来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
1986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德方;
<正>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二日,中国新闻学会会长胡绩伟同四川日报社编委会的部分同志及文摘周报的编辑们畅谈办报问题。当谈到报社编采人员少,素质有待提高,与形势的发展和读者的要求有距离时,胡绩伟同志提出,办报一定要把着眼点放在读者、通讯员和各条战线的工作人员身上,他们既了解实际,又懂本行。报社要充分
1986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第三届全国晚报经验交流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上旬在成都举行。在为时六天的会议中,各地代表
1986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克勣;
<正>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改革的伟大历史潮流中,从农村开始的这场改革,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空前的劳动积极性和建没新生活的热情。农村改革的浪潮冲击着城市,在城市逐步开展了全面而系统的改革。城市的改革将巩固农村改革的成果;农村改革的继续深入,又将促进城市改革,并提出新的要求。这样,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关系,都将在这场经济改革中发生巨大而深
1986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旗如;
<正> 如何才能增加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扩大经济报道的社会影响,仍然是新闻改革中的一大课题。近年来,一些报纸的经济宣传有很大起色,涌现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都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有的已被评为全国或全省的好稿。可是也有部分经济新闻对读者缺乏吸引力。新闻报道不同于行政命令,它只能通过生动的、典型的事实去影响读者。如果某些经济新闻读者不愿看,不感兴趣,那就无法达到作者想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1986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耀辉;
<正> 报社派我去上海,任务之一是写一篇关于访巴金的通讯稿。我既高兴,又作难。解放前,我在读书的时候,看过巴金写的《家》、《春》、《秋》。解放后,又陆续读过他的一些名著。现在能有机会去采写这位饮誉中国和世界的文学巨匠,当然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可是,听说巴老身负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重任,又有繁重的创作任务,而他年岁大,已八十一岁,身体不太好,所以一般由有关部门谢绝采访。要获得采访巴老的机会,很难。
1986年0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维;
<正> 你看这张照片上的两位朋友谈得多欢!他们是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全国新闻学术讨论会上见面的两位老战友,男的是新华日报名记者陆诒,女的是抗战时期新加坡星州日报特派记者黄薇。黄薇握着陆诒的手:"你怎么才来呀,我一到重庆就打听你来不来,多盼能在这个会上看到你!"迟到的陆
1986年01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全国新闻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一日至十四日在重庆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九十多名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解放区,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新闻老战士,部分新闻研究、教学工作者。会议由中国新闻学会会长胡绩伟主持,在四天的会议期间总结交流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我国新闻事业的历史经验,收集了一批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新闻史料,对于进一步开拓新闻理论和新闻史研
1986年01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安华;
<正> 在目前国外的报纸上,深度报道和解释性报道占了很大的比重,虽然它们的出现都只不过四、五十年,但发展速度之快出乎人们的预料,报界已把它们作为广播与电视进行新闻竞争的主要手段和形式,并使报纸在读者中站稳了脚跟,受到了广泛欢迎。深度报道是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的报道形式,是新闻五个"W"和一个"H"的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在"时间"上,不仅要说明过去,还要追溯既往,推测未来;在"地
1986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易然;
<正> 当演员有"戏路"的宽与窄,当报社通讯员,也有个"文路"宽与窄的问题。作为业余写作者,文路越宽越好,即不但写新闻,同时也要兼写杂文、言论、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等。文路宽,对新闻写作至少有下面几种好处。第一,能使新闻写作博采各种写作手法之长,如小说的细节描写,杂文的简炼、泼辣,散文的语言优美、形象等,使新闻语言克服单调,干瘪、刻
1986年0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波;
<正> 我是一个老通讯员,年过半百,写稿经历已有二十二年了。但是我的"写稿盛年"要算最近两年。据多年的写稿体会,我觉得一个业余通讯员,除了处理好工作与写稿的关系外,还要善于从本职工作所掌握的大量材料中选择典型来进行报道。我们公安部门处理案件多,"社会新闻"多,但并非所有案件材料,都可以报道。这就要善于从一般材料中选择典型。比如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
1986年0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康本善;
<正> 一年多来,成都晚报编委会把加强对编辑、记者的理想、宗旨、纪律教育,作为提高新闻队伍政治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有人乘改革之机,刮起了一股新的不正之风,一切"向钱看"。这股不正之风,也刮进了成都晚报社,对部份同志有一定影响。有的编辑、记者为了"向钱看",不安心本职工作,乐于"吃家饭拉野屎",给其他报刊写稿非
1986年01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知;
<正> 在1985年11月27日出版的某广播电视报上,三版左上角有个非常吸引人的标题:"他们正值豆蔻年华"。下面的副题是"记英雄侦察连的年轻士兵"(着重点为笔者所加)。读了正文,使人大吃一惊,原来被中央军委命名为英雄侦察连的成员,竟是一些"只有二十来岁,正值豆蔻年华的普通士兵。"从文章内容看,这个"豆蔻年华"用错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形容性成语只能用在女性、而且是少女身上,它和男性(即使是青年
1986年01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雨;郑楠;
<正> 日本新闻事业发达,报纸很多,发行网遍及全国各地。在我们四川日报社赴日考察团访问期间,看到每家旅馆、车站、街头书摊都有报纸零售。日本全国性的报纸发行量都比较大。我们访问《读卖新闻》大阪总部时,主人介绍这家报纸的日发行量八百八十万份,仅大阪总部就印发二百一十九万。地区性报纸发行量次之,而各县和县以下的地方报纸,一般发行几万到二三十万不等。《南信日日新闻》
1986年01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楠;
<正> 应日本浜田印刷机制造所,新东邦株式会社的邀请,以彭雨为团长、娄井海为副团长的四川日报社赴日考察团一行六人,于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七日至十月九日对日本进行了为期十二天的考察访问。浜田印刷机制造所是生产印刷轮转机的专业厂家。五十年代,四川日报社曾从浜田引进两台轮转机,现已不能适应新闻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一九八五年五月,四川省新闻代表团访日
1986年01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纪奋;
学习写作学,不仅对一切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是必需的,对广大新闻爱好者也是重要的。从本期起,本刊特设"写作学基础知识讲座",目的是向具有中学文化水平,但对写作学理论尚未入门的同志提供基础知识。本讲座以中央电大的《基础写作学》为主要依据,参照华东师大的《写作教程》、北京师大的《写作基础知识》等教科书编写的。除本文外,将对材料和主题、结构和语言、叙述和抒情、描写和对话、议论和说明等分别讲解,争取在年内讲完。
1986年01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界》一九八六年开始征订以来,我们收到不少企业、机关和广大新闻爱好者来信来稿,反映各地踊跃订阅《新闻界》的情况,并提出很好的建议。我们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进一步把《新闻界》办好。
1986年0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伯炎;
<正> 多年来脚步不离编辑部的老凌,就象老骥伏枥似的,伏在那办公桌的一方小天地里编写着稿件。人们眼看岁月把他的头发从花白染成银白,脸上本来不多的几条皱纹,也变成蛛网那么稠密了,他仍然乐此不倦。如果有人说他不过是在期待着工资改革后口袋里的钞票能涨上几张,知道底细的人恐怕谁也不会同意这种世俗之见的。事情就有这么凑巧。那天,老凌上医院拔牙去了,青年编辑小马叹息说:"何苦呵!孙子都上幼儿园了,还在熬着,熬涨了是几文钱呢?要是退休在
1986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