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华;郑欣;媒介是情感流通的渠道和形塑情感文化的社会空间。在智能手机建构的媒介环境下,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留守儿童,其数字实践对自身情感社会化的影响问题亟待被关注。基于安徽、江苏等地的田野调查,本文尝试从多角度探讨智能手机对留守儿童情感补偿机制的建构,并对此类补偿的局限性及留守儿童情感发展新困局进行层层剖析。研究发现:家庭氛围、教育和互动等方面的不足构成留守儿童情感的原生困境,也是推动他们向数字世界迁移并寻求情感补偿的内生动力;智能手机从连接中介、网络文化和社交资本三维度分别为留守儿童提供间接性补偿、替代性补偿和移位式补偿,此“数字代偿”机制使虚拟情境下的情感社会化成为可能。但数字代偿的程度是有限的,“不充分代偿”使生发于亲子陪伴中的依恋情感难以在虚拟场域中再造,甚至衍生出更强烈的剥夺感和“虚拟化”的情感能力等“代偿异化”现象。
2022年03期 No.348 37-4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1K] [下载次数:5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