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马克思恩格斯论著及传播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影响

    陈力丹;王敏;

    一百年来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伴随着他们传播思想的传入。以往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忽略,藉此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本文以《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最早在中国的传播作为起点,着重研究这两部著作中包含哪些他们的传播观,他们的传播观如何影响到中国共产党人,进而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影响。这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作者认为,研究马新观的前提,是要知道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如何走过来的。如果连"来时的路"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不忘初心"便无从谈起。本文做的工作,便是呈现这段"来时的路"。

    2021年07期 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1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用红船精神厚植“马新观”

    徐玲英;童兵;

    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阐释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源头的三个深刻内涵。红船精神的提出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弥补了建党精神的空白。"马新观"中国化历程是与中国革命同频共振的,因此,红船精神的提出使"马新观"中国化源头的研究能超越实践层面,置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进行理论观照与思想升华。用红船精神厚植"马新观":可以厘清"马新观"中国化实践的初心;明晰"马新观"中国化的创新动力;为新时代"马新观"注入"源头活水";从"马新观"当代实践而言,"红船"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具有丰富阐释性的传播新意象。

    2021年07期 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1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数字新闻学·数字新闻与情感转向

  • 数字新闻学的情感转向:迈向新的研究议程

    凯伦·沃尔-乔根森;田浩;

    本文以新闻学研究的"情感转向"为核心,围绕着这一核心,学者们已经在情感介入新闻生产、新闻文本和受众参与等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闻生产层面,情感始终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之中发挥作用,它作为核心要素形塑着新闻叙事与呈现的策略;但是,冷峻独立的客观性理念始终要求新闻记者隐匿新闻生产中的情感劳动。在新闻文本层面,即使传统的严肃新闻也必然受到情感的影响。在受众参与层面,倘若新闻内容与受众自身密切相关,受众会更易被唤醒情感并采取行动。数字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可供性显著地提升了情感的重要性。立足于此,普通民众日益提升的参与机会有助于我们反思新闻受众和新闻生产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并进一步推动着多种情感表达形式的产生。

    2021年07期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3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虚拟可导航空间与情感体验:可视化作为数字新闻核心叙事的中国经验与理论前瞻

    李梦颖;陆晔;

    数字新闻创新性的重要变化之一,在于可视化从过往新闻文本的文字内容点缀逐渐成为数字新闻产品的核心叙事。在系统梳理这一变化的技术文化背景基础上,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可视化作为数字新闻核心叙事的中国经验,归纳出九大类数字新闻可视化实践,以及如何通过滑屏和感官沉浸凸显出可视化新闻叙事的情感体验,并对可视化新闻叙事生成的"虚拟可导航空间"的特征和理论价值进行了前瞻性讨论。

    2021年07期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20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新闻学评论

  • 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业共识以何达成?——基于《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19)的考察

    朱春阳;钱威丞;

    媒介融合时代,不同媒介形态的融合带来媒体行业内部的碰撞与冲突,而社会整体也由于互联网的作用而使得分化的阶层共处同一信息平台和系统。媒体行业面临内部整合与整合社会的双向挑战,消除内部分歧,弥合社会分歧,成为媒体行业的时代责任。在这一时代坐标上,《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准则》被寄予了厚望。2019版《准则》立足现代传播体系下新型主流媒体从业者的时代使命,以塑造共识、推进专业共同体为目标,回应了时代问题。

    2021年07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下载次数:1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新闻学研究

  • 电视时间:1980-1990年代电视流的驯化与时空秩序

    方惠;

    本文以1980-1990年代的央视一套的电视流为研究对象,从"双重接合"与"驯化"的理论概念切入,考察中国的电视时间是如何开发并被嵌入日常生活的。研究发现,电视流的时间分配引导观众逐渐形成一套符合现代作息的生活节奏,而电视节目内容也将改革浪潮中的中国观众纳入到更为广泛的全球视野中,社会成员得以共享同一套感觉结构。当时间和空间因电视流而重组,一种与世界同步、全球视野、真实而立体的现代秩序也因而建立。

    2021年07期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7K]
    [下载次数:9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传播学研究

  • 记忆实践:传播学视域下集体记忆研究的路径转向

    潘晓婷;陈莹;

    在传播学视野下展开的集体记忆研究,早期采用"叙事-话语"的建构主义分析路径,后来又出现了"媒介-技术"的技术分析路径。两种路径存在将集体记忆这一社会事实片面化的状况,未能解释集体记忆与社会层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实际联系和这种联系的发生机制。近年来,在"实践转向"下出现了一条"记忆实践"的研究取径,集体记忆的实践分析在最低限度上就是对人的各种记忆活动作一主客统一的分析。传播学视域下的记忆实践研究可以媒介实践为中心出发点,将互为表里的媒介实践、媒介化和媒介学作为理论基础,为集体记忆研究提供由行动者、制度、社会、文化和历史等维度展开的可能路径。这一基于"关系"的研究路径,或可达成对集体记忆各主客观要素的弥合性理解,并在不同的学科层面上进行有关集体记忆的理论对话。

    2021年07期 5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5K]
    [下载次数:3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传播与社会

  • 平台视域下全国居民疫苗接种的认知、意愿及影响要素——基于五大互联网平台的舆情大数据分析

    喻国明;杨雅;陈雪娇;

    我国在疫苗接种率的进展方面相对滞后。排除客观因素,是什么在影响公众的接种意愿,影响了公众认知,怎么做能有效推动公众的接种行为,就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中一个极为关键的重要课题。本报告基于五大互联网平台的舆情大数据,采用情感词库与智能化话语分析的手段进行数据处理,深度地分析探究社会环境以及媒体报道如何影响全国居民对疫苗接种事件的主观认知和行为意愿,得出了一系列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厘清非常态期间社会认同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以及传播规律,为推动健康传播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2021年07期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2K]
    [下载次数:5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博士生新论

  • “技术去能”与“多维透视”:智能时代的生命政治图景

    汤志豪;

    围绕身体和生命的规制问题,福柯与阿甘本展开了他们有关生命政治的论述。二者的思想汇聚在一起,共同构筑起融合了否定性生命权力(决断权力)和肯定性生命权力(规训权力)的生命政治图景。步入智能时代,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深刻改写了社会现实,重塑了生命政治格局。当人技互嵌的数字生态日渐成型,人类的自然身体开始向"数字态身体"转变,生命政治便具备了全新的精神内核与实践指向。本文认为,"技术去能"代表着否定性生命权力的决断,"多维透视"则代表着肯定性生命权力的施展。二者互为增补,合力构成了智能时代的生命政治图景。

    2021年07期 73-8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9K]
    [下载次数:1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突破“雅俗之争”:“武器论”与中国摄影观念的范式转移

    赵鹏;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人逐渐接触摄影并开展了民族性的摄影活动。由于机械性和作为肖像记录的功能性,摄影最初被称为"照小像",不登大雅之堂。以刘半农为首的画意摄影倡导者,采用中国画论当中的"写意"传统对摄影进行了"雅俗"的判分,建立了以中国画论为基础的摄影理论,提升了摄影的艺术地位。但作为复制技术,摄影对艺术品原真性的消解本身就带有大众文化的特质,采用画论传统对摄影进行"雅俗"判分仍是将其禁锢于传统艺术中绘画附属者的地位。上世纪三十年代,在风起云涌的左翼思潮影响下,沙飞提出"摄影武器论",并在中共领导下创办《晋察冀画报》,开展系统的摄影实践,采用政治的"进步"与"反动"而非"雅俗"的标准判分摄影实践,完成了中国摄影史的一个重要转折。

    2021年07期 8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3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