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老公館

卷首语

  • 在反思中进步

    <正>元月21日,钟南山院士声如晴空惊雷,确凿地宣布新冠病毒"人传人",本刊意识到可能爆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媒体既被寄予厚望,则有必要检视其在过程中的担当作为。这不仅是学术作为一种历史书写的职责,也是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来衡量媒体,推动媒体不断进步的一个手段。元月22日,本刊策划了"新冠疫情中的传播反思"专题,并向学者们约稿。专题得到了20位学者的大力支持。在史无前例的亿万人居家隔离的日子里,在疫情蔓延引发的紧张焦虑的情绪中,在生命被

    2020年04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全球大师访谈

  • 詹妮特·瓦斯科:新闻不是言之无物的信息碎片——数字信息霸权批判

    常江;田浩;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知名传播政治经济学学者、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主席詹妮特·瓦斯科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并重点考察她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对数字新闻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念的重新界定与批判性理解。在瓦斯科看来,研究者对于技术对新闻的影响应当抱持谨慎的态度,数字新闻从业者应当警惕超级互联网平台的信息霸权,新闻受众(消费者)则应当有意识地追求新闻的公正性而非沉迷于"客观"的神话。

    2020年04期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1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专题:新冠疫情中的传播反思

  • 准确理解新闻的“整体真实”

    杨保军;

    新闻真实始终是新闻实践中、新闻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整体真实与具体真实是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其中,理论上较难理解的、实践中较难实现的是新闻的整体真实。整体真实,既是一种新闻真实观,同时也是新闻真实实现的方法论。新闻的整体真实,不是传统上所理解的关于目标报道领域全部事实的真实报道,而是新闻意义上的整体真实,宏观上是指新闻要呈现出目标报道领域新闻事实的整体图景,微观上是指具体新闻要反映具体新闻事实的整体面目。实现新闻的整体真实,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方法,需要客观、全面反映目标报道领域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新闻事实,需要新兴媒介环境中所有相关新闻传播主体间的有机互动,需要形成针对复杂新闻事实的过程性报道机制。自然,更需要国家提供相关法律政策的有效保障,需要社会创造实现新闻整体真实的宽松环境。

    2020年04期 35-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2K]
    [下载次数:2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病毒如何介入社会交往关系?

    单波;

    人与病毒的关系通过身体呈现,这使得病毒以"媒介"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实现连接、触发与转变。病毒所包含的"毁灭"与"创造"的两面性介入社会交往关系之中,当人传人风险出现时,社会关系的紧张度便立马升级,社会支持成为稀缺资源,而在病毒阻隔社会连接的状态下,来自不同社会群体的行动成为抵御社会溃败的免疫力所在。戴着口罩出门的人们则成了流动的隔离者,既让口罩作为病毒的隔离物,延伸为防范的媒介,同时又使其转化为"年货""紧俏物质",成为资源配置、关系连接的媒介。在意识到与病毒共同进化的真相后,人类只有把自己纳入自然、生物、物的关系中考量,才能真正面向自由而和谐的交往关系。这或许会使传播研究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拓展,延伸到传播的生物多样性基础。

    2020年04期 43-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8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疫情接近性对谣言信任度的影响:新冠疫情中传播渠道的中介效应分析

    张洪忠;沈菲;李昊;贾全鑫;

    有认识的人或者同一区域的人患有新冠肺炎,是否会更加相信疫情谣言?使用什么渠道会影响对谣言的信任度?本研究探讨新冠疫情中的接近性、传播渠道与谣言信任度之间的关系,在网络平台采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五座城市有效样本813人份。建立中介模型研究发现:疫情接近性对谣言信任度没有直接效应,只有通过人际传播才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通过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的间接效应则不成立;同时,新闻媒体使用与疫情谣言信任度呈负相关关系,人际传播、社交媒体使用与疫情谣言信任度呈正相关关系;学历、年龄与疫情谣言信任度均是显著性负相关关系。

    2020年04期 48-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4K]
    [下载次数:2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新闻学研究

  • “第四堵墙”:媒介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媒介融合进程

    胡翼青;李璟;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新旧媒介之间的关系一直被理解为处于竞合框架中平等主体间的博弈。然而智能媒体平台运作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能量,使传统媒体处于一种被再度媒介化的进程中。所谓媒介融合指的是新媒体的转译过程。尽管新媒体的技术很容易被传统媒体所采纳,但后者运作的游戏规则却彻底被破坏了,其盈利模式的消解和话语权的旁落使大众传媒的新媒体实践与新媒体之间似乎总有一堵透明的墙壁。竞合框架的思维导致大众传媒在"轻视文本质量,重视技术分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使大众传媒彻底迷失了自身的发展方向。

    2020年04期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7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纽约时报》匿名消息源使用规范研究

    陈娟;林子沛;

    匿名消息源的使用容易造成不实新闻与虚假报道的泛滥,但在特殊情况下媒体又不得不采取匿名方式处理,以保证爆料人的安全与信源的持续性,匿名消息源的使用"张力"成为各方考量的重要平衡点。以美国《纽约时报》为例,本文对其匿名消息源的使用规范历程进行梳理,重点分析"公共编辑"与"西格委员会"两大约束制度对匿名消息源的规范作用,希望能为我国匿名消息源的使用规范做出参考。

    2020年04期 65-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传播学研究

  • “公意”与“舆论”之间:五四时期李普曼《舆论》的知识传播和话语实践

    陈友良;

    基于新发现的袁昌英《公意之源》,并与陶孟和的书评比较,考察李普曼《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的问题。《舆论》推动了近代西方"public opinion"从哲学论述转向现代性的知识和概念,但其核心概念仍融合了"公共意志"与"公众意见"两方面涵义,作为现代性话语尚具有两歧性。这个特征为五四时期的中国学者提供了"舆论"与"公意"的两条阐释路径。陶孟和用书评形式引介《舆论》,关注其在政治心理学上的创新意义;袁昌英则以近似于政论文的形式,评述李普曼的新舆论观、大众媒介观和政治传播观,实已触及现代传播学的范畴。陶、袁都被李普曼的民主理论修正观点所吸引,对于著名的"李普曼-杜威之辩",也有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不同的评论视角。从话语实践上看,《舆论》参与了一战以后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反省思潮。

    2020年04期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1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博士生新论

  • 媒介的两个路径:鲍德里亚与恩岑斯贝格关于媒介理论的争论

    张金凯;

    自20世纪媒介技术迅猛发展以来,对于媒介的认识和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传播学和媒介研究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不断发展前行。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媒介研究范式变革时期,鲍德里亚与恩岑斯贝格两位思想家就媒介理论的基本认识展开一场争论,秉持法兰克福学派传统的恩岑斯贝格在法国"五月风暴"的氤氲下推进本雅明的技术文化理论,发展出了意识工业概念,对于思考媒介理论的合法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鲍德里亚来说,媒介技术的"进化",实为一种拟真替代本真的社会交往,以媒介技术为中介的传播活动中,最终将导致人的本真缺失,因而宣告传统媒介理论已失去解释力。本文认为,这两个看似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对话实则包含了媒介理论研究的两种路径,即作为生产工具的技术论与作为传播工具的文化论。当我们在回顾和梳理鲍德里亚和恩岑斯贝格的争论时,需要从媒介化社会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媒介理论的技术论和文化论之间的平衡。

    2020年04期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资讯

  • 文学新闻的理论框架与历史脉络——评《美国文学新闻史:一种现代叙事形式的兴起》

    施灏;

    <正>文学新闻是指以文学形式完成的纪实性新闻叙事,而不是字面上的有关于文学的新闻,所以精准的说法应该是"文学性新闻"。这其中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所写内容必须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而非个人或集体的主观虚构;二是从叙事方式到框架文字、句式表达都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分校传播学院的约翰·C.·哈索克教授专门为此撰写了《美国文学新

    2020年04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媒介社会学视角下的新闻史——评《西班牙新闻传播史》

    张宁;

    <正>我国对于外国新闻史的研究,历来习惯于重点关注置于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传统的英、美等国,对于西班牙这个曾经在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的新闻传播史,相关研究却非常缺乏。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者何晓静所著的《西班牙新闻传播史》(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年11月)一书,将西班牙历史与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紧紧勾连,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班牙新闻业发展的历史面貌。

    2020年04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6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音乐在美国的传播现状与国际展望——评《美国视野: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项菲;刘冠宏;

    <正>自上世纪90年代约瑟夫·奈(Joseph.S.Nye,Jr)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以来,各国竞相把发展文化产业当作国家战略来进行规划,而音乐因其自身的弱语义性优势迅速成为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播实践上来说,中国音乐在美国的传播是随着19世纪中叶第一批华工赴美淘金开始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交

    2020年04期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近代流行音乐的多维度审视——评《摩登的吟唱与声音媒介的嬗变:民国都市流行歌曲唱片研究初论》

    梁鹤;

    <正>民国都市流行歌曲唱片是近代中国都市文化生活的重要记录者,它见证了现代华语流行音乐在民国时从孕育到辉煌的整个过程。桂强教授的《摩登的吟唱与声音媒介的嬗变:民国都市流行歌曲唱片研究初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一版)一书是在民国都市流行音乐研究逐渐升温背景下的重要成果。首先,该书对民国都市流行歌曲唱片研究价值进行了充分

    2020年04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新闻界》杂志

    <正>思想影响传播媒介推动文明240元/年(12期)《新闻界》近年荣誉中国新闻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4年中国新闻奖,四川新闻奖一等奖2014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2015年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2015年四川省新闻二等奖、三等奖2016年四川新闻奖一等奖2017年四川新闻奖一等奖2018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四川新闻奖一等奖

    2020年04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