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新闻与传播

  • 镜鉴与偶像:新记《大公报》视野下的“孙中山”(1926-1928)

    刘洋;张晓峰;袁纯子;

    孙中山在近代史上意义重大,今日普通民众对其认知相对单一,认为其卓绝伟大。然其生前在报端之形象呈现纷繁复杂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至北伐结束而趋于单一。作者以新记《大公报》为例,通过梳理《大公报》于北伐期间对于孙中山的社论,重建彼时《大公报》报端孙中山媒介形象的演变。通过梳理发现,孙中山的媒介形象随时间推演大体经历"革命党统率"、"反帝反赤"、"近代领袖"到"一代伟人"的变迁,且彼此之间层层累积,并非相互替代。

    2016年16期 2-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草根明星的空间展演分析——基于列斐伏尔和福柯“空间思想”的思考

    王雪晔;王玉玮;

    20世纪60年代末的"空间转向"~①以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和福柯的"空间规训"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空间批评思想。它们深刻地渗透在对草根明星现实地理空间、社会化媒体空间与传统媒体空间展演的分析中。即:草根明星展演的空间不仅仅具有原始的自然属性和物理属性,还包含意识形态与知识属性。三个展演空间的互动,生产与拓展了草根明星的可见性,延伸了他们在公共领域的内涵与意义,也反映了草根明星空间展演背后的社会变化、转型与经验。

    2016年16期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脏话性别差异的再思考

    蔡雨坤;

    脏话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往往通过负面化女性以达成冒犯侮辱他人或情绪化使用的效果。在互联网环境下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变。大量网络脏话的生产和传播具有负面的效果,应通过对网络脏话进行监督和引导,并长期通过积极文化价值的引导提升公众的社会性别意识与道德文化素养。

    2016年16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2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聚类群分:媒体报道下地方城市形象传播的差异化——基于《湖北日报》新闻报道的实证分析

    谢晨;朴鸿远;

    当今社会发展中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立足媒介,聚焦城市形象,也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本研究以2015年《湖北日报》上16个地级市、州的新闻报道为分析样本,运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内各市、州的城市形象做出了一个准确勾勒。结果显示,湖北省内16个地级市、州的城市形象基本可以分为六大类型,依托这六大类型,本文对湖北省内城市今后的定位及规划提出了可行性发展建议。

    2016年16期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广告符号的意义链及其特征分析

    梁建飞;

    在符号意义理论视域下,本文围绕达成销售的消费心理过程,分析广告符号意义链的系统运作机制及其有别于其他传播符号意义的特征。研究发现:广告符号意义链主要由认知意义、体验意义、判断意义、行动意义构成,并具有二元偶对性、顺序性、不完整性和文化性等特征。

    2016年16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新媒介研究

  • 社交媒体在社会突发暴力事件风险传播中的情感动员研究

    李畅;陈华明;

    社交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也是情感交流、情感建立、情感互动的场域。社交媒体以其圈层传播、熟人传播、强关系链接等传播特点,极易将某种恐慌情绪作为事件传播的背景,植入风险论证的各种话语建构当中。情感在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中,并非全是非理性成分,相反,在中国语境下,情感是人们参与网络抗争的一种"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的直接体现。在研究社会突发暴力事件在社交媒体的风险传播中,有必要对情感因素在风险传播中的作用与功能进行考察,以期能够更加全面解释为何在社交媒体的风险建构和风险论述中会呈现出与传统媒介系统与专家系统较为尖锐的对抗。

    2016年16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29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自媒体发展与政府运动式治理转型

    王丽娜;肖燕雄;

    随着自媒体技术发展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多地通过智能手机等自媒体来表达权利诉求和实现权利维护,权利意识也随之增强。相较之下,政府仍采取被动的运动式治理方式,与技术发展带来的维权行动形成社会"堕距"。各方面的社会"堕距"提示了政府实现治理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提示了转型实现的机会和切入点。立足于缩小二者之间的"堕距",依托自媒体技术和平台来实现政府运动式治理从治理性到维权性转变,从粗放式运动治理到精细化的制度治理转变,从被动滞后治理到主动有效治理转变,使得政府运动式治理转型成为一个抓手,或可以带动政府治理中的其他领域问题的转型。

    2016年16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系列反PX事件中网络抗争性话语的建构

    黄钦;

    2007-2015年间,我国部分城市相继发生反PX街头抗争,互联网承担了重要的抗争动员和组织功能。在虚拟世界,作为抗争性话语的科学话语虽然是主导话语,但其话语机会、内容和话语联盟关系却不断变迁,由此呈现出理性或非理性的样貌。"PX"只是民众用以对抗权力的一个工具和符号而已。

    2016年16期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回归与超越:视觉文化心理下的网络直播

    袁爱清;孙强;

    媒介的发展触发网络直播从重大事件的报道向普通受众的转型,这具有耐人寻味的联系,其背后隐藏着极为复杂的文化及心理现象。有研究发现,网络直播由公共空间向私人领域的转向,既有文化学上的自我形象构建、形塑认同的驱动,也体现在人们对窥视欲的满足、象征性移植以及性驱动力等复杂的心理逻辑现象。事实上,普通受众的网络直播存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并存商品利益与精神满足的二元对立,这两种力量的冲突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两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为此,必须让网络直播回归现实,反映客观需要,并最终超越客观,以更宏观的视野来进行解读,并由此启发受众以更客观、真实、理性的心态来面对网络直播。

    2016年16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79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2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背景下经济新闻受众研究——基于2010年、2015年北京地区问卷调查的比较

    王擎;

    本研究旨在考察2010年至2015年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长,受众对于经济新闻的认知转变与使用动机异同,尤其是社会化媒体大规模发展对此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受众接触经济新闻的主要动机从"了解国家政策变动"转变成"为投资提供参考"。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受众获取经济新闻的主要媒介已从"电视"转变为"互联网"。但是受众对媒体报道的经济新闻信任程度呈现下降趋势。当前经济新闻的供给不能满足受众对于信息质量不断升级的需求。

    2016年16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6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传媒产业

  • 基于新媒体的创意产业:内涵、主/客体与运行机制

    范小青;

    创意产业概念众说纷纭,但大致可分为以霍金斯(Howkins John)为代表的政府学派和以哈特利(Hartley John)为代表的新媒体派两个派别。新媒体派充分强调新媒体平台对于产业创新的作用,其观点对我们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经济内涵很有启发意义,本文将新媒体派观点直接称为"基于新媒体的创意产业"。"基于新媒体的创意产业"的主体为"网络化的创造者",其运作机制是新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创新,即从技术精英主导的开放源代码运动开始,到知识阶层参与的UGC,再到更广泛用户的生产和消费革新,主体在不断扩大,产业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2016年16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全球视野

  • 庭审中媒体介入司法程序的效果与规制——欧洲经验及其启示

    谢锦添;

    媒体对法庭诉讼的报道一直以来都受到其他竞争性法律价值的限制。在诉讼程序的庭审阶段,媒体报道会对程序及相关利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媒体的言论自由与竞争性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界定和判断,进而进行新的调整。欧洲人权法院在化解媒体和诉讼程序之间的矛盾方面贡献卓著,但这一矛盾仍然不可避免且会一直发展。本文试图借鉴欧洲经验,分析庭审阶段媒体介入司法程序的效果与规制,以确立媒体与司法程序之间的合理关系。

    2016年16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