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

Press Circles

刊首寄语

  • 舆论监督的功能不能丢

    <正> 恐怕谁也没有公开说过,新闻多功能中不包括舆论监督,新闻批评不能搞。但事实上,现在许多报纸几乎没有或很少有新闻批评。这种矛盾现象很值得我们思索和探讨。以正面宣传为主是否排斥批评报道?中央从未这样讲过,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党性原则所决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三大作风之一。中央要求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正确的,但中央同时要求正

    1992年03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题笔谈

  • 抓住时机 有所作为

    丁锡满;

    改革开放的新浪潮正拍击着中华大地,作为党的重要舆论阵地的各省(市)党报,怎样迎接这个新形势,宣传这个新形势?各位老总有些什么新的思考和绝招?在这种新形势下各报自身的新闻改革怎么搞?本刊特请9位老总参与笔谈,有3位老总因病、出差和工作变动未能来稿,现特向6位来稿并支持本刊开展此次笔谈的老总表示谢意。

    1992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研究

  • 党报宣传中的辩证法

    姚志能;

    <正>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党报,更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剖析和研究活生生的新闻现象,使新闻真实、全面、准确,充分发挥传播信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社会主义建设面貌和人民群众要求、呼声的作用。

    1992年03期 10-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读书·作者·编者

  • 久违了,《新闻界》!

    谭家裕;

    <正> 编辑同志:我是50年代开始写新闻的老通讯员了,最近几年由于担任中学领导职务,写稿时间少了,近两年《新闻界》也没订了。4月28日去县上参加教育工作会议,未报到前,去县委报道组闲谈,发现办公桌上92年的几期《新闻界》,随手翻翻第1期,《一位彝族记者和他的妻

    1992年03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业务研究

  • 新时期改进经济宣传的宏观思考

    彭朝丞;

    <正> 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极其重要的时期。当前,中华大地、举国上下,正抓住国内外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社会在前进,形势在变化,加强和改进经济宣传,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已经成为我们新闻界迫在眉睫的任务。

    1992年03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方日报》舆论监督的一个特点——对看准了、抓对了的问题,咬住不放,不达目的不罢休

    高梁;

    <正> 《南方日报》在坚持正面为主宣传方针的前提下,十分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1990年12月,中共广东省纪检委员会对该报的舆论监督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人民日报》于去年1月3日报道了这一消息。至今,该报的舆论监督,仍坚持不懈,继续发挥着舆论监督的巨大威力,发了不少舆论监督的稿件,涉及的问题有贪污受贿、官倒、以权谋房、铺张浪费、请客送礼、大吃大喝、公款旅游、以权代法等等,不少批评见报后,在社

    1992年03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记者生活圈

  • 淡淡的 浓浓的——记中国科学报总编辑郭曰方

    郑思清;

    <正> 无论他是担任总编室主任或是当起了总编辑的"大官",编辑部的同仁依然称他"老郭"。老郭曾在访美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洛杉矶的月光/是这样的苍白/这样凄凉/淡淡的云彩/淡淡的海风/淡淡的灯光/淡淡的山影/只有乡愁是浓浓的……"他以独特的感受,托出了色彩与感情强烈的对比。

    1992年03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界

  • 新闻界

    <正> 全省1991年度好新闻评选工作从4月22日至27目在重庆举行。今年的评选工作有一项改进,一点不足。评委们呼吁各新闻单位多送好消息,呼吁记者、通讯员们多写、写好短新闻(消息)。一项改进是今年再没有邀请各新闻单位派代表参加,减少了一道评选程序,缩短了时间,往年评一次要花12天左右,今年只用了6天。同时也避免了往年代表们为本单位争入选名额、争升等级的现象,使整个评选

    1992年03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我的一次失误

  • 荒唐年代的荒唐新闻

    曾祥辉;

    <正> 这是荒唐年代我炮制的一条荒唐新闻。荒唐到什么程度?空口无凭,有报为证。天下人民向天府之国投送爱慕的眼光郫县卫星与嫦娥共饮犀浦乡幸福一社中稻亩产可达四万多斤昨天,郫县犀浦乡幸福一社十队的一块中稻高产

    1992年03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絮语

  • 可贵的负债感

    地山;

    <正> 在今年的新闻界,艾丰可称出类拔萃的新闻人物。在年前获得范长江新闻奖不久,他主持的"中国质量万里行"在神州形成巨大的冲击波,触及千家万户的神经,充分显示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成功面前,这位潇洒的中国男子汉却充满着负债感,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是个最大的负债者。"

    1992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好稿探源

  • 抓住机遇 全力拍摄——拍摄《江总书记急切奔灾区》的体会

    王广林;

    <正> 《江总书记急切奔灾区》这幅照片在《砥柱中流——1991年中国抗洪救灾摄影展览》中被评为金牌奖,之后又在《1991年全国新闻摄影展览》中再度被评为金牌奖。两次获殊荣,使我激动不已,我不禁回忆起采访和拍摄这张照片的种种情形来:

    1992年03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闻摄影 贵在有情

    巴镇纬;

    <正> 暴雨肆虐,洪水泛滥,富庶的江苏大地遭到了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百万人生命危在旦夕,几百亿的国家财产面临灭顶之灾。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党中央总书记来了!总书记江泽民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到太湖地区灾情最严重的地方视察。总书记汗流浃背,走向被洪水围困的变电站;混浊的泥水涌进总书记的雨靴,他(木冈)水来到工人家中慰问。他一再嘱咐各级领导一定要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一路慰问抗灾中的解放军战士、工人、干部。在1991年那场罕见的洪涝灾害

    1992年03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长镜头

  • “中美老人欢聚”前后的新闻战

    万润龙;

    「独家新闻」,从而引发了一场——热点新闻,报社记者、电视记者争相抢发了漫长岁月之后,突然成为横跨太平洋的一件几乎湮没了五十年的事件在度过

    1992年03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不要这样写

  • 不要这样写

    黄成炬;

    <正> 三十年辛劳攻下不治之症天津眼科医院治疗重度眼外斜视天津市眼科医院张开伯院长、杜翠琴副主任等对先天性第三对颅神经麻痹所致重度斜视的36位病人施行创新的治疗手术,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他们在外直肌超常量退后和梯形结膜瓣退后,内

    1992年03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通讯员园地

  • 宝贵生命献摄影——记业余摄影通讯员蓝崇林

    凌弘;

    <正> 2月15日,一个不幸的消息在四川省绵阳市传开——绵阳火车站业余摄影通讯员蓝崇林为拍摄新闻照片献出了年轻的生命。2月17日下午,蓝崇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殡仪馆举行。火车站领导没有想到,平时沉默寡言的蓝崇林死后有这么多的人来为他送行,省市新闻单位、摄影界和记者、同事们送来的花圈、祭幛挤满了灵堂,送葬的人中有的人还不认识他。他们说:"我们不为别

    1992年03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一例——一篇报道救活一座矿井

    徐强;

    <正> 在最近召开的西南西北地区煤炭系统优秀通讯员表彰会上,当四川达竹矿务局宣传部介绍他们借助《四川日报》、《中国煤炭报》等新闻媒介,救活一座总投资近1亿元的达县矿井时,会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1992年03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史海龟镜

  • 揭“丑”不实反而引火烧身——记英国历史上赔偿金最高的一起新闻诽谤案

    蒋晓丽;

    <正> 对于英国《明星报》及其总编辑劳埃德·特纳来说,1987年7月6日是一个异乎寻常的沉闷日子。这天,英国高等法院正式开庭审理了原英国保守党副主席阿切尔控告该报诽谤一案。整个英国乃至整个西方被惊动了,千万双眼睛通过传播媒介密切关注着这个案件的审理,经过十几天激烈的法庭辩论,7月24日,法官贾斯蒂斯·考尔菲尔德宣告了最后判决:原告控告被告诽谤罪成立,被告向原告赔偿50万英镑。

    1992年03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企业报之页

  • 企业领导应有崭新的新闻价值观

    李伯清;

    <正> 这些年来,我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新闻在企业里究竟起什么作用?企业需不需要新闻媒介?为什么要发展新闻工作?我认为,企业需要新闻媒介,需要加强新闻工作。这是因为:新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对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和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导向作

    1992年03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公布

新书评介

  • 在艺术领域做文章——读邱沛篁教授的《新闻写作艺术》

    刘耀辉;

    <正> 作为新闻记者,在采写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体会:记者举笔,面对的是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可谓无所不包。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怎样抽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一根根"真丝",能让别人愿意或乐于读下去,读后又受到启迪,这就要掌握采访和写作艺术了。而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邱沛篁教授继《新闻采访艺术》出版之后,又出版《新闻写作艺术》,当然是颇有意义的工作。

    1992年0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开阔篇

  • 社会经济新闻的特点

    梁长春;

    <正> 既反映经济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也反映社会中的经济问题的社会经济新闻,一出现就受到读者欢迎。这类新闻有如下特点:一、所反映的事件和问题具有社会性,是属于不平静的社会经济生活的浪花,为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读者所共同关注,对宏观决策、实际工作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风气等都能产生影响。

    1992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采摄合一弊端多

    姜文斌;

    <正> 集新闻采访、拍摄于一人之身"采摄合一",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视新闻记者素质的提高。其弊端如下:一、许多人没有长远观点。身负很重的摄、录像机,要执行采摄合一任务,必须年轻力壮,一般是25岁至35岁这短短10年为黄金时期。因此,电视新闻记

    1992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章的照应

    <正> 文章提出了问题,就须解决问题,交待清楚,才不给读者留下解不开的扣子。要达此目的,就要注意照应问题。通常谈照应种类时,大致有以下五类:一、前后照应。文章前有所呼,后就该有应,才能无懈可击,不出纰漏,使文章结构严谨。二、内容照应标题。凡文章要求内容照应标题时,就应照应,

    1992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道听途说”思辨

    阎玉才;

    <正> "道听途说",被新闻界视为大忌。反对"道听途说",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这是对的。但把它说得一无是处,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际上它是发现新闻、获取材料的一个渠道。不少新闻线索就是从"道听途说"中发现

    1992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抓住“快”字 做透文章——宣传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的一些想法

    刘向东;

    <正> 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讲话,极大地鼓舞鞭策了江苏人民,"把江苏的经济发展得更快一点",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认和精神力源。新华日报的迫切任务是:抓住"快"字,做透文章。落实"快"字的前提是进一步解放思想。

    1992年03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键是解放思想

    卢吉安;

    <正>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谈话精神传达后,我们深受启发和鼓舞,意识到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大潮即将兴起。我们湖北省地处华中腹地,既是一个农业大省,又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思想观念影响很深。实际工作中改革开放的胆子不大、

    1992年03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突出重点 加重份量

    黄种生;

    <正> 邓小平同志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谈话,先是在民间广泛传播。接着,沿海省市兄弟党报陆续透露其中消息,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个新的改革开放的浪潮.犹如春潮带雨正在神州大地涌动。新闻宣传如何紧紧跟上这一形势,满腔

    1992年03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精心组织 注重效果

    武春河;

    <正> 今年改革开放的宣传报道的原则,我们归结为十六个字:满腔热情,精心组织,加大份量,注重效果。这里,我想着重谈谈精心组织和注重效果。所谓精心组织,即是不能只停留在一般动态性的报道上。一方面,应当看到,改革开放本身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从报

    1992年03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强指导性 增强渗透力

    高宗文;

    <正> 今年,新闻战线面临繁重而光荣的任务。要坚定不移地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践线,围绕发展经济、加强党的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三件大事展开宣传报道。要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大改革开放宣传的份量.要继续体现"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为十四大的

    1992年03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不尽的生活——记南振中

    张大为;

    <正> 新华社新闻大厦的发稿中心如同闹市,200多台计算机终端摆在那儿,各部门的编辑昼夜值班,中、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等6种文字的稿件在这里编辑、修改、签发,各类涉及重大问题和敏感问题的稿件经过编辑们的手流入总编辑室。每天,新华社的稿件水一样地流出去,南振中和几位副总编就象这条流水线上的龙头一般,忠实地坐在自己的岗位上,日程表总是满满的,没空闲。当国家通讯社的总编辑,实在是苦差。

    1992年03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夜猫子”自画像

    奉友湘;

    <正>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上夜班的兄弟姐妹,相信我们有着共同的感受——题记"‘夜猫子’,昼伏夜出"。一提起夜班编辑,人们往往这样下定义。"夜莺"。爱雅且好一展歌喉的夜班编辑常常这样自封。

    1992年03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乔·洛蒂和《伟人周恩来》

    朱枢;

    <正> 自从加拿大籍人像摄影大师优素福·卡什在1941年拍摄《邱吉尔》并为该作品创下了自有人像摄影历史以来的最高发表率之后,几十年来就再没有任何一幅摄影肖像作品在这方面可以和《邱吉尔》抗衡,直至1973年意大利《时代》周刊摄影记者乔治奥·洛蒂拍摄的《周恩来》问世(周总理

    1992年03期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隐性失实

    邹渠;

    <正> 在新闻报道中,那种纯属子虚乌有的假报道已少见。但还存在着另一种未引起大家足够重视的失实现象:隐性失实。在新闻宣传中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宣传或表扬某个单位或某个人,结果产生负效应,使被宣传者感到很尴尬。是报道的事实不存在吗?不一定。但

    1992年03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在硝烟中揿动快门

    蒙明国;

    <正> 3月22日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晴空万里,在深蓝色的天幕上,漂浮着朵朵白云,发射窗口准时打开,与预报不谋而合。人们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澳星升空进入4小时程序、两小时准备、80分钟火箭整流罩打开,亮

    1992年03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丽的遗憾

    石本秀;

    <正>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如此投入地咀嚼了"遗憾"这一词儿——酸得钻心,酸得直想掉泪。回味起来,却有缕缕思绪悠悠地撩人心魄。这得从一个月前轰动全国的澳星发射失败说起。作为一名澳星发射采访记者的我,一个月中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发射前后那一个又一个令人无法

    1992年03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署名的“学问

    何学元;

    <正> 一篇新闻在报刊发表,署上作者姓名,一是表明谁的劳动成果,二是表明文责谁负。署名是件严肃的事,著作权受法律保护,因此署名必须实事求是。笔者细心研究了一番时下报刊的署名,发现大多数文章署上1人姓名,也有一篇稿子系二人以上合

    1992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矛盾报道之我见

    龚明东;

    <正> 笔者历来信任新闻宣传,可也有被新闻报道弄糊涂之时。好几年来,报刊上有关糖、盐食之过多,会引起高血压、肥胖病、糖尿病等等的报道,我是诚信无疑,且从此淡食,已坚持了数年。可是,去年《劳动安全导报》上的"不可乱戒糖和盐"一文又说,乱戒或少食糖、

    1992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位当过记者的县委书记

    李光奎;

    <正> 昔日,他曾活跃在新闻战线上,是《四川日报》驻重庆、万县记者站的记者;今朝,他从省城成都来到边远山区,担任县委书记已经数年。对这位当过记者的县委书记,山区干部群众夸他既有开拓精神、务实作风,又时时不忘新闻工作。他,就是国务院重点扶贫县——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县委书记王华。

    1992年03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